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3月29日,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联合新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关工委、海安市第三实验幼儿园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童‘筝’绘趣 传承民俗”未成年人活动。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包含扫墓祭祖的肃穆,也是踏青游玩的传统节日。古人认为,灾祸疾病写在风筝上,放飞后剪断,便能带来好运。”活动现场,志愿者向孩子们介绍了清明节放风筝的含义。

在校外辅导站,志愿者向孩子们讲解了绘制风筝的步骤,孩子们用画笔在风筝上进行线条的勾勒,用水粉进行颜色的填充,尽情地描绘着心中那美丽的春天,为风筝涂上五彩斑斓的颜色,为想象插上翅膀,绘制出自己的专属风筝。以手绘风筝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小朋友们树立文明、绿色过清明的理念。

大家将绘制好的风筝带到草地上,孩子们拿着各自的风筝,在家长的辅导下,高高地举过头顶,喧闹着、奔跑着,一起放飞风筝。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空地上兴奋地奔跑起来,尽情享受春日的阳光和放飞梦想的喜悦,承载着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和对先烈们缅怀之情的风筝越飞越高。“依托风筝,祈福梦想,遥寄思念。‘风筝’不仅是一种玩具,它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活动让传统的清明节回归‘清净’与‘文明’。”一位参加活动的家长表示。

一袭纸鸢寄清明,让孩子们在手工制作中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弘扬传统文化,增加儿童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