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镇西的《走进心灵》
大成实验江心岛校区 胡慧颖
曾经我不太喜欢看教育专著,那枯燥的理论让我读起来觉得生涩。但翻起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随手看起一篇时,就爱不释手了。生动的例子,精美的语言让我沉迷其中。每一个章节都渗透着李老师在实践中的思考,他用大量的实例表述出来,读了让人有许多深刻的体会,特别是他当班主任的经历。
我们很多的班主任可谓是鞠躬尽瘁,殚精竭虑,为着教育事业辛勤工作在第一线,从早忙到晚,没有一刻的空闲,他们
全身心投入班级管理和琐碎的事务之中,活脱脱的一个家庭保姆。
他们的口头禅是“忙死了,累死了”,都在透支着自己的健康,透支着自己的生命。
所以,班主任很希望摆脱繁琐的事务,又希望给予学生更好的发展路径,希望有一种更好的法子来帮助自己成长——我们不希望自己做蜡烛,用不断地毁灭自己来成就别人,我们也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希望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能够成就自身的发展!
李镇西老师与许多老师一样,乐于奉献。多少年来,他超负荷地工作着,最多时教两个班的语文加两个班级的班主任。在挥汗如雨的日子里,他常常一坐就
14
个小时!并为历届学生编一本“班级风采录”,十几年来,他教过的每一个学生都收过他的生日礼物。每年一个班总有一些学生与他进行长期通信。他的班主任工作深入学生心灵。
如今,有许多青年教师问他,当班主任疲倦了怎么办,他的回答是:
班主任只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进工作方法,就不会陷入那种低效的繁忙之中。
那么怎样做才有利于班级建设,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有利于自身的健康呢?《走进心灵》给了我很多的思考。
首先,我认为班主任应当是快乐的,快乐是包治百病的良药。
班主任每天都和学生打交道,有生不完的气,那如何才能快乐起来呢?我想做到以下几点即可。
一、不要老想着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只是少数(当然我不是指不去过问他们了),我们要多想想那些成绩好、守纪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才是多数。做到这一点就会少生不少的气。以前我有这样的感受:只要一进班,第一眼见到的准是那些成绩不好不守纪的学生,越看越不顺眼,越不顺眼就越想他们的不好,结果是这节课上得就大打折扣。有时犯同样的错误,对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我有时会一笑了之,而对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非要穷追猛打。为什么会这样呢?说得堂皇些就是为他们好,就是恨铁不成钢。其实,也没有必要让所有的铁都成了钢。钢有钢的作用,铁也有铁的作用,有时铁的作用比钢的作用还要大呢!
所以我们要转变思想,要知道,十个手指头伸出来还有长有短。我们也不可能要求学生整齐划一,都遵守纪律,都考第一,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距。另外,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不守纪的学生其实也有优点。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成绩不好,这并不等于以后还是不好,相反,有些现在成绩不好的学生以后的成就比那些成绩好的还要高。当然,只要应试教育存在一天,那这种思想的转变就有一定的难度,那就从我做起吧!只要我们真正的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就不会成
李镇西老师所说的那样:“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
二、要理解学生,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是正常的,不犯错误才是不正常的。我们不要去苛求学生,学生犯一点错误,我们就抓住不放,非要治的学生心服口服才行,这样大可不必,一则我们累,对身体有害。二则郊果也不好。
三、要多表扬学生。表扬学生,学生高兴,老师也高兴。班主任要及时的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发自内心的去表扬,赞许他们,我想学生是会和老师接近的,并且会“亲其师,信其道。”
其次,我认为班主任不要每事亲躬,要无为而治。
事情越问越多,班主任若时刻盯在班中,那你就有永远也问不完的事,诸葛亮可谓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知者,但有一点他不明智,那就是每事问。到最后硬是给累死了,丢了命尚且不说,先帝交给的任务也未完成。他要是想得开得话,把具体的事务交给别人去做,他至少能多活几年,还能为刘禅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