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杭州市初中小班化课堂暨深化课改教学研讨活动在杭州市大成实验学校隆重举行。出席开幕式的有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曹宝龙主任、下城区教育局局长黄伟、区教育局副局长丁越、浙江省中小学名校长工作站主任、浙江大学刘力教授,中国教育科学院王许人博士、浙江教育学院陈晓萍教授、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李燕老师,区教师教育学院唐西胜院长、区教育技术中心徐一军主任、区教师教育学院语文小班化研究员特级教师汪燕宏,以及约180位来自杭州市各县区的小班化学校的校长和骨干教师共同出席了此次研讨活动。
会议由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李燕老师主持。开幕式上,下城区教育局局长黄伟致开幕词。他表示:要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并提出了三个热点词:空间、资源、角色。要全方位的去教育学生,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与授的关系,要思考小班化的教育真正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同时他介绍了下城区推进小班化教育的进程,也充分肯定了大成实验学校以智能化教学促进个性化学习方面的积极探索。
接着,大成实验学校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王盛之围绕此次会议主题--智能化教学促进个性化学习作了学校课改工作报告。王校长提出:要积极推进基于现代教育科技和网络教育资源的新型模式,以“互联网 + 教育”为策略,促进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强化选择性、差异化、个性化的教育思想,积极践行小班化教育。以“数字化教学案”为抓手,使用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教学系统软件辅助教学,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创设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开放性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生智慧。
随后,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主任、浙江省特级教师曹宝龙,就如何提高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如何做好课程改革的设计以及如何做好学校课程的传承与改革三方面的问题,在专业层面进行了深入剖析。曹主任指出,学校要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尤其是校长,要有高度敏锐性,并强调我们的改革要明确校长、教师、学生等都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与设计者,做到课程改革要确定顶层设计,课程设置要明白价值导向,课程设计要建立框架体系,课程实施要落实保障体系。曹主任还充分肯定了下城区在推进小班化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
下午,杭十三中、绿城育华学校、文海实验学校等兄弟学校就小班化建设进行了热烈交流。之后,浙江大学刘力教授做了《对学校课程建设的十点建议》的讲座。从学理层面给与会者以高屋建瓴的引领。刘教授认为课程建设要有系统化的整体思维,要有自己的课程哲学,同时,课程建设要兼顾内容与过程的设计模式并注重整合,要有规范化的工作程序;课程建设更要有领导力意识,要注重原理性探讨,要关注学习观的变革,要有高水平的成果标准。
期间,还举行了大成实验学校智慧课堂教学展示,由王盛之名师空间站学员李涵等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学科的老师进行教学展示,与会老师参与讨论。学校精品社团活动展示以及“创智乐园”参观。最后,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李燕老师进行了本次会议的小结。
李晗老师执教七年级语文《狼》
本次活动,对于推进杭州市小班化教育与深化课改课堂教学研,促进初中课堂教学关注差异、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黄莉老师执教七年级数学《神奇的平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