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的背景
杭州市大成实验学校围绕全区打造“繁华时尚之区”、建设“幸福美丽下城”的发展战略,确立
“美丽大成,幸福成长”的办学思想,以“感受成功,享受成长”为理念,以“绿色花园、书香学园、幸福家园”为愿景,以“数字化、科技化”为特色,以“创业、创新、创优”为动力,以“教育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成长、教育共同体建设”为路径,以“教学案”实施为重点,寻找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办学生喜欢、人民满意的九年一贯优质学校。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剖析我们的数学课堂,这几年我们一直高喊“轻负高质”,但面对家长对成绩的要求,面对联考、区抽测、区统测,对于我们来说,真的只是喊喊口号。所谓“轻负高质”,就是要求教师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作为数学这门学科,数学老师最喜欢搞题海战术,让学生通过不停的做题,或者机械重复练习,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其实大量的练习不仅加重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增加教师的负担。因此,以教学案为载体的轻负高质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也就迫在眉睫。试图通过研究,改变学生习惯于走马观花似的接受式学习,改变教师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了解或忽视学生的元认知,不管学生懂不懂而只求按照自己的教学安排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满堂灌模式。希望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声音响亮,勇敢自信。
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实施“教学案”是实现
“以学定教”的课堂转型的有效手段,对实现“轻负高质”有重要意义。“教学案”是教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二者融为一体的教与学方案。
1、教学案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从编写教学案开始,教师就已进入了指导角色,因为从学情调查、目标问题、交流展示、学能监测、拓展延伸的设计,无一不是教师个体和群体的智慧体现,课堂上教师随时把握和调节学生学习的环节和节奏,利用启发机智促进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提升。教师既不是目中无人的讲解者,又不是冷眼袖手的旁观者,而是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成为真正的启发者、点拨者和诱导者。学生在拿到学情调查卷后,记忆开始了主动学习,通过学情调查学生可以明确了解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的重点,并自觉地进入预习状态,80%的学生能解决80%的基础知识,并重新发现和确认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自觉地做好了课前准备。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动态点拨或自学或互学,或自我钻研,或小组讨论,或研讨或探究。学生自觉地参与群体中,融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这里没有教师陈述式的讲解完全成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生真成了学习的主人。
2、教学案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教学案再也不是教师一人讲大家听,齐步走随大流,更不是大屏幕上幻灯片过眼云烟式的展示,而是真正的异步学习异步指导。学生手头有学情监测卷,每个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和学习速度,教师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或集体点拨或个别指导,教师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那些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身上,并根据他们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独立钻研,或请教老师,请教同学,按需索取,自由的完成学习任务。
3、教学案真正做到了低负高效。学情监测,将教学的重心前移,工作做在了课前,主要精力集中在了课上。教学案实施堂堂清,严格控制课后作业量,学生再也不用为加班加点犯愁作难。学生通过教学案进行必要的学习、合作、探究、检测和拓展,真正跳出了题海。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让数学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先查后教,以学定教,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力、对课堂效率的研究力。努力实现轻负高质。
2.通过研究数学学科“教学案”的编写及备课过程,形成适合我校学生的完善、规范的具有数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案”体系。
3.以“教学案”为载体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科成绩由原来区抽测中下水平提高到中上水平。
4.探索出一条以“教学案”为载体的、与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很好结合的轻负高质课堂教学的路子,创建一套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相对有效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构建一套“教学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并与德育结合,构建出一套适合我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
2、研究优化数学教学案课堂教学的对策。
3、对教师教学案课堂教学的上课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使用,了解国内关于以学定教“学”融入“教”中教学模式的最新进展和实际状况,掌握关于“教学案“使用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为我们的研究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实施过程中师生的反应,适时调整和修正研究方向和策略。
3.行动研究法:将“教学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修改、总结,最终达到好的效果。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时间规划)
1、先期研究阶段(
2012年9月——2013年1月)
理论研究阶段
:《课程标准》、专家讲座、理论学习,读《学会教学》一书,思考酝酿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2.课题申报阶段(
2013年3月)
3。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2013年3月——2014年11月)
(1)调查研究阶段:对目前教学案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周密的跟踪调查了解,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归纳。
(2)对策研究阶段:针对调查分析得到的结果,研究优化数学教学案课堂教学的对策。
(
3)方案具体实施阶段:通过教中研、研中教,不断总结修正。实施方案做好总过程记录,定期总结汇报。
(
4)中期管理阶段:修正、完善方案。
(
5)继续实施阶段: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继续方案的具体实施,做好过程记录。
4.提炼总结阶段(
2014年12月——2015年1月)
对方案做最后修正,总结经验,完善策略体系,完成研究报告。
七、预期的效果
1. 以“教学案”为载体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科成绩由原来区抽测中下水平提高到区中上水平。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
2. 形成适合不同年级身心发展的具有数学学科特色的的“轻负高质”的课堂教学方式。
3. 形成科学评价体系,通过科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形成健康阳光心态。
4.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合作、乐于交流、良好的道德品质。
5. 努力寻找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师生教学有方,感受成功,享受成长。
6. 构建生态课堂,师生和谐、教学相长,真正实现“轻负高质”。
7. 形成可操作可推广的教学案例、视频光盘、网络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