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的背景
在学校确立 “美丽大成,幸福成长”的办学思想,“感受成功,享受成长”的办学理念,“绿色花园、书香学园、幸福家园”的办学愿景,“数字化、科技化”的办学特色,“创业、创新、创优”的办学动力,“教育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成长、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办学路径和以“教学案”实施为重点,寻找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办学生喜欢、人民满意的九年一贯优质学校的办学目标指引下。学校根据实际,申报并开展了省级重点教研课题 《“以教学案”为载体的轻负高质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的研究。
我们初中语文组也积极行动。从我校初中语文教学和学生实际看,七、八年级 266人加上准初中的六年级现有学生112人,共378人,面临以下几个困境:联考、区抽测、区统测的成绩倒数,语文视野狭窄,理解能力薄弱,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家庭条件和氛围大部分比较差,学生自信心不足;也有几个优势:教师敬业精神好,专研意识和上进心较强,学生愿意学习,学校对课堂创新的支持。分析强弱,我们决定依托学校重点教研课题,开展《以小组评价和教学案为载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二、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教师从学情调查、目标问题、交流展示、学能监测、拓展延伸的设计,无一不考虑学生的原有认知和接受能力。教师在个体研究和群体的智慧中提高认识,切实把握好每一堂课课堂教学节奏,容量,难易度,以实现在掌握基础基础上的能力培养和提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小组同学的差异,设计有利于学生表达,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热情的问题。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培养课外主动延伸的能力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通过教学案和小组评价有效性的研究实现差异性教学,让学生各有所得。传统课堂教师一人独大。教师讲述,大家听记,教师把持屏幕播放展示,学生如过眼烟云,是否学得,不甚清楚。随大流的现象使得学习力和理解力弱的学生根本问题没有解决,越积越多进而失去学习积极性。教学案各环节的的学习因落到小组又关照好、中、差的学生,大家为集体容易而拼搏,又符合初中生集体荣誉感强的特点,他们遇到问题互相教,互相学,大家对小组都有贡献,学生会有成就感。
3.通过教学案和小组评价研究,可以掌握学情,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难易度。如“学情调查”,可以提前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习惯和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教师的设计对学生适应的程度。通过“课堂监测”环节,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及时评价并落实到个人和小组,起到互相监督,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作用。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4.从教师角度说,备课时考虑的因素更多了;上课时应对生成性的东西更复杂了,对教师的成长有利。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让语文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先查后教,以学定教意识。
2.通过“教学案”的编写及备课过程,让教师学会研究学情,研究课堂,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形成具有我校学生语文学习特色的完善、规范的“教学案”体系。
3.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的成绩稳步提升。
4.探索出一条结合我校初中语文教学的轻负高质的路子,创建一套适合我校语文学科特点的相对有效的“学情调查”“课堂监测”“拓展延伸”梯级学习练习体系,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5.总结语文课堂教学与小组评价结合对学生成长的得失,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升的路子
 
四、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教学案”的设计与使用及相关理论。
 2.研究小组评价与教学案教学的理想结合。
 3.研究如何利用教学案和小组评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 .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使用,了解国内关于以学定教“学”融入“教”中教学模式的最新进展和实际状况,掌握关于“教学案“使用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为我们的研究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实施过程中师生的反应,适时调整和修正研究方向和策略。
3 .行动研究法:将“教学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修改、总结,最终达到好的效果。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时间规划)
 1 .先期研究阶段(2012年 9月——2013年1月)
 理论研究阶段 :到兄弟学校听课、学习,聆听专家讲座,理论学习——读《学会教学》一书,初步尝试教学案的设计和小组评价。
  2 .课题申报阶段2013年3月)
 教研组长开设研讨课,尝试教学案的运用。
  3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4年11月)
 2013 3-5月,调查研究和课堂尝试阶段 通过部分学生访谈、调查表的调查等形式对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又通过星级教师两堂教学案、小组评价实践课,进行有效尝试,引领和带动本组教师跟进,为全面实施奠定基础。
 2013.6月,教研组进行研讨。总结经验,提出问题,寻求对策。
 2013.9月,召开教研组教学案与小组评价学习研究会。由组长进行教学案和小组合作评价的培训。研讨培训和前期尝试中发现的问题。
2013, 9-12月,全组教师开展教学案与小组评价实践。开设研讨课,实施案例研究,对各个环节进行讨论与修正。
  2014年 2月-12月,全体教师开设教学案与小组评价研讨课,继续不断总结修正自己的教学。做好实施过程的记录,定期总结,修正方案,形成典型案例。
    4. 提炼总结阶段2014年1月——2015年2月)
 总结研究过程,形成研究报告。
  七、预期的效果
1.     “教学案”和小组评价的实施带动了整个语文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科成绩有很大进步,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2.     形成适合不同年级,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的具有语文学科特色的的“轻负高质”的课堂教学方式。
3.     形成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科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形成健康阳光心态。
4.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合作、乐于交流、良好的道德品质。
5.     寻求到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师生教学有方,感受成功,享受成长。
师生和谐、教学相长。
6.形成可操作可推广的教学案例、视频光盘、网络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