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   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
        近日,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高度评价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称他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杨善洲用毕生的忠诚和执着,坚守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先进特征,是广大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生动教材。
  杨善洲身上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他 60 年如一日,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担任地、县领导×多年,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粮食生产、推广科学种田、开展多种经营、兴修水利设施,为改变当地贫穷落后面貌而不懈奋斗,把深山大沟建成了“滇西粮仓”。退休后,他又主动放弃到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卷起铺盖一头扎进大亮山,带领群众苦干 22 年,硬是把荒山秃岭变成绿洲林海。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想到的还是党的事业,挂念的还是群众幸福。他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党的事业,用一生的奋斗实践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大爱。
  一时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并不难,难的是坚守一辈子。杨善洲之所以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来源于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这铿锵有力、充满豪情的话语,是杨善洲对共产党人神圣使命的深刻理解。正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他做到了 60 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不动摇, 60 年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懈怠, 60 年践行党的宗旨不褪色,用全部生命和心血兑现入党誓言。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在党不爱党、在党不忧党,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对名利斤斤计较,对工作挑肥拣瘦,对党的事业无所用心。个别党员干部甚至与党离心离德,干出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事情。这些人应当把杨善洲作为一面镜子,照照自己的差距,自觉见贤思齐。
  向杨善洲学习,首先要学习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的政治品格和高尚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时代重任。当前,要把学习杨善洲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一辈子为民谋利                              
    层林如挽,长风当泣。杨善洲逝世的噩耗传来,人们无不为之悲恸。从大亮山到潞江坝,从施甸县到保山城,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涌出家门,赶来为他们的老书记挥泪送行……一个退休多年的地委书记,为什么能牵动这么多老百姓的心,赢得如此的拥戴和敬仰?最主要的,是因为杨善洲对人民群众始终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一腔火热之情,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
  杨善洲一辈子植根群众,对老百姓有着深厚感情。他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很少呆在机关,一有时间就往乡下跑,与干部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泥腿书记”。他帮群众收过稻、插过秧,帮路过的赶马人钉过马掌,教工地上的年轻人打过石头,还亲自下田示范推广“三岔九垄”插秧法。杨善洲的事迹表明,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对老百姓怀有深情挚爱,才能尽心竭力地为老百姓谋利益;只有真心实意当公仆,群众才把他当亲人。党员干部要想赢得群众拥护,就必须像杨善洲那样,真正在情感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融入群众,时刻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杨善洲一辈子心系群众福祉,一门心思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他常说,“我们干工作是为了群众幸福,只要活着就有义务帮群众办事”,“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想得最多的是让老百姓生活得好一点。看到群众遭受水灾,他立即指示把建办公大楼的钱拿来救灾;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