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是关注学生学习前概念,根据教学目标与自己所教学生的学情,把“教”案融入“学”案之中,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共用的的教与学方案。实施“教学案”是实现“以学定教”的课堂转型的有效手段,这样的教学既能让学生爱学、善学、会学,又有利于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对实现“轻负高质”有重要意义,代表了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
1.“教学案”的设计
(1)设计理念:让学生有目标地主动学习,及时反馈矫正,享受过程成功。
(2)设计要求:要明确学习任务,突出重点难点;创设学习情境,进行学习定向;提示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提供学习支架,突破学习障碍;引导科学思维,体现科学本质;设置目标检测,及时矫正反馈;激发学生兴趣、优化学习方式。
(3)基本板块:学情调查、目标问题、交流展示、学能监测、反思评价、拓展提高。
2.“教学案”的实施
(1)实施原则:做到通用性与差异性相结合、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硬性与弹性相结合。
(2)实施过程:课前(一般提早一至两天)发给学生“教学案”, 根据教学目标设置问题或活动进行学情调查,激发学生自己动手与动脑,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在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上,认真备课,设置课内目标问题,实施课堂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有困难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再请小组代表进行展示交流,小组间互动点评。同时,教师根据学生暴露出来的“疑难问题”进行矫正反馈,总结评价,然后适时进行学能监测,拓展提高。
3.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制定学生课堂学习效能监评表,运用教学案教学评课表,开展“星级学生”和“星级团队”评选。形成科学的教学评价新机制,让每一位师生立足课堂,感受成功,享受成长!
4.预期的效果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2)通过科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让师生教学有方、快乐成长。
(3)通过新课改研究,构建生态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轻负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