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位于长江和沿海两大经济带交汇处,是长江南岸一座新兴的港口工业城市。全市总面积999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1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共有176个行政村、76个社区,户籍人口90万,外来人口65万。近年来,我们张家港市围绕打造长江三角洲最适宜人居、创业、发展的现代化中等港口城市的目标,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全面推进“协调张家港”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等近百项国家级荣誉称号。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425亿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两项指标分别位居江苏省第二和第三,综合实力继续稳居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第一方阵,并名列年度中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市第二位。
  张家港市作为全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在加速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高位发展的过程中,社区教育步子迈得较早,成效也较为显著,2006年,创建成省级社区教育试验区、江苏省首批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市。2009年,我市又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取得了新的成绩。今年以来,我们又启动了以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为抓手的新一轮社区教育建设工作。一个符合我市特点的城乡联动、全面发展、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整体推进、各具特色的社区教育体系逐步建成。在打造社区教育区域特色的过程中,我市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概括来说,就是“三三四”,即健全“三项机制”、强化“三项建设”、突出“四项工程”。
  一、健全“三项机制”
  社区教育不仅与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而且与民生联系最密切;社区教育提升人文素质能力越强,服务经济的能力也就越强。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为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提升全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平,就必须抢抓机遇,大力推进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并完善适应终身教育体制,实现教育富民、教育强市的战略目标。在以上共识和要求下,我市市镇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统筹规划、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各成员单位形成政府合力,向更深处推进社区教育工作。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社区建设和社区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分别制定了张家港市《社区教育“十一五”实验工作方案》、《社区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把社区教育列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常委市长联席会议定期听取全市社区工作的意见,市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社区现场,研究解决社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市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深入基层,指导各镇开展社区建设和教育工作。各镇均建立健全了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都以镇政府文件形式下发成人(社区)教育工作文件,提出符合本镇实际的成人(社区)教育的目标和工作措施。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设立支部以上的企业,都建立了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单位(部门)社区教育工作。四级社区教育工作领导机构的建立,各自工作职责的明确,为社区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我市采用“政府拨一点,单位出一点,社会集一点,个人交一点”的办法,多渠道解决社区教育的资金问题。对于大型公益设施,社区教育基地建设费用及专职干部、教师的工资由政府财政拨付。一些全市性的重大活动及培训由政府补助。镇、街道、村(厂)的社区教育及建设经费由单位自己解决。对于弱势群体,如下岗职工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实行免费教育,由政府买单。对民办教育机构,我市给足政策,经费以自行解决为主,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个人参加的各类培训,则视不同情况由个人适当承担部分经费。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每年人均2元的社区教育事业经费。各镇财政也相应设立了人均1元的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全市各镇、各街道用于社区教育活动专项经费达5千万元。
  三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我市将社区教育列入精神文明考核内容,对考核标准作了明确规定。制定了《张家港成人教育中心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估标准》、《张家港市五型五好市级机关建设评比标准》、《张家港市学习型家庭建设评比标准》、《张家港市星级社区考核评分标准》、《张家港市镇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考核指标》等。目前,全市建有省级社区教育实验镇1个,省社区培训学院1个,苏州市级社区教育实验镇7个,被确认为首批学习型企业试点单位10个,五型五好市级机关学习型单位累计83个,五星文明家庭累计48048户。100%的村级社区进入了一类社区行列,80%的社区达到市文明社区标准,市级以上文明示范社区达25%。另外,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结合对各镇的专项督导,对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也纳入督导内容,几年来,对全市各成教中心的轮流督导在1次以上。
  二、强化“三项建设”
  第一,强化阵地建设。为了实现社区教育的纵深开展,我市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搭建了三个阵地平台。一是依托市电视大学,建立了市社区教育培训学院。2006年,创建成省级社区培训学院。二是全市8所成教中心校,都创建成苏州市级乡镇社区教育中心,3所(杨舍、塘桥、南丰)创建成省级社区教育中心。另有17所街道成人学校建成社区教育学习中心。杨舍镇和乐余镇分别创建成省社区教育实验镇和苏州市社区教育示范镇。三是全市所有行政村和建立支部的企业都建立了农民或职工文化技术学校。四是利用全市职业院校充足的专业技能教学条件,广泛开展岗前、岗位培训和各种技能培训。深入挖掘校外教育基地和农科教示范基地的社区教育功能。五是充分利用市文化中心、体育馆、新华书店、暨阳湖公园、长春园书场等公共教育资源,为居民接受教育提供了便利。六是积极发挥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重点发展非学历教育。市教育局、人事和社会保障局先后批准以电脑、外语、机械、艺术、体育等为主要培训内容的非学历教育机构56家,对满足居民的教育需求提供了有力的补充。
  第二,强化队伍建设。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是社区教育的关键因素。在这方面,我们着重从优化队伍着手,建立了几支精干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一是专职干部队伍建设。各镇成教中心校专职副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