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在培智学校的校园里,无论是课上课下、饭前饭后,随时随处可见智障学生的鼻子上挂着颜色各异的鼻涕,脸上留着擦鼻涕的干痕,甚至将鼻涕呼进嘴里;将橡皮擦、铅笔、扣子等塞在嘴里嚼;将手指、衣领角、衣袖放在嘴里吮吸;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饭前便后不洗手;经常坐地上玩;经常不刷牙;等等不良卫生习惯。究其原因主要有:孩子不懂卫生知识,不知道什么样是脏、是丑,不知道如何弄得干净、弄得美;缺少以身示范、耐心持久地培育,有些家长或是极少数老师认为孩子智障教不会,要么不管、要么代办;缺少符合残障儿童心智特点的培育方法。

一、教师要直观通俗地教给孩子卫生知识。

(一)、趣味方法,教给孩子卫生知识。

1. 特殊儿童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其直观意识较强,通过展示大量直观图片和播放卫生视频,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观看中自主学习到卫生知识。

2.以传唱儿童歌谣传授个人卫生知识,孩子愿唱且易学易懂。如《洗手歌》:“小朋友,来洗手,卷起袖,淋湿手。抹上肥皂搓呀搓,清清水里洗呀洗。再用毛巾擦一擦,我的小手真干净。”老师与学生一起边唱边做,学生学得快做得好。

    3.引导学生做游戏以渗透卫生知识,孩子感兴趣、积极做、易接受、记得牢。如“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个人卫生数第一;你拍二,我拍二,不抠鼻子不挖耳;你拍三,我拍三,养成卫生好习惯;你拍四,我拍四,饭前便后把手洗。

(二)现场矫正,让孩子辨别不卫生行为。

对于智障程度较重的学生,学会辨别不卫生的行为是一个难点,要在不良卫生行为发生时现场矫正,以引导孩子辨别不卫生的行为及其害处。当孩子们手很脏又准备拿东西吃时,引导孩子观察自己手上的污垢,向他们讲解手脏时手上就有很多细菌、污垢,吃东西时,这些细菌、污垢就会进入肚子里,肚子就会痛;当孩子上完厕所不洗手时,现场嘱咐:手上沾有尿液或者粪便,不洗手会沾在身上甚至弄进嘴里,会生病的,引导他洗干净。家长或老师要随时随地留意孩子们生活,找准时机,现场矫正。

 (三)反复教导,让孩子学会卫生用品的使用方法。

    智障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动手能力较差,让他们掌握一些卫生洁具的使用方法,对于他们来说,确实很难,要通过一次一次反复地、不厌其烦地手把手地教导,孩子才能掌握一些卫生用品的使用方法。

二、指导家长耐心亲为地培养孩子卫生习惯。

家长是培养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关键,应与学校一道共同矫正孩子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

(一)和孩子共同制定卫生规则。

和孩子共同制定具体的卫生规则,并向他讲明这些规则的意义,甚至可以将这些规则以标语的形式张贴在墙上,且率先做到。例如:不撒饭粒,饭前洗手,饭后擦嘴,吃水果要洗净等等。这样可以时时提醒孩子遵守卫生规则。同时让孩子明白有些要求是没有商量余地的,不管孩子怎么要求、怎么吵闹,都必须坚持做下去。

(二)讲究卫生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必须做好表率。父母应向孩子示范如何保持干净整齐的仪容,并与孩子一起梳洗打扮,共同学习如何保持仪容整洁。

(三)帮助孩子养成梳洗的习惯。

自小引导孩子将洗手、洗脸、刷牙、洗澡等当成生活作息的必须部分,家长要温柔讲解示范教最佳的洗漱方法,并为孩子准备方便及造型有趣的梳洗用具,放在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这样经常练习,久而久之,孩子自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总之,培养特殊少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一个持久性的工作,需要老师和家长拥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每时每刻提醒他们,反复教他们操作方法。要让他们懂得学会生活,珍爱自己,就要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小事――讲卫生做起,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做一个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