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来源

《民族文化体验馆》开馆后,班里留下了很多孩子们的手工作品。其中有一份女孩子们都很喜欢的手工作品就是汉族的发簪。女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些发簪,她们觉得如果发簪就这样放在教室里,太浪费了。通过集体讨论,他们一致决定要把这些汉族发簪卖出去,让更多的人也能体验一下我们汉族的文化。

原有的发簪

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现有的发簪如果要卖,太少了,可以做一些更好看的发簪。于是孩子们再次进行了制作。

在孩子们制作之前,郑老师通过教学活动,给孩子们教授了一些新的制作技能。

// 新制作的发簪

// 制作价格标签

为了方便交易,孩子们根据前期讨论的价格,制作了价格标签。

十元以上和十元以下各为一类

发簪已经准备好,孩子们也已经商量好什么时候去卖发簪了,那怎么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班要卖发簪呢?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孩子们说可以制作一张海报,让更多的人知道。通过讨论,决定由教师制作海报,转发到幼儿园的教师群,然后请其他班的老师再转发到班级群,这样幼儿园所有的老师和小朋友都知道啦!

发簪已经准备好,接下来就是到门口售卖发簪。在售卖发簪之前,孩子们还需要掌握一项技能,那就是叫卖。因为孩子们没有叫卖的经验,于是,教师通过视频分享的形式,帮助孩子们积累叫卖的经验。并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让孩子们回家学习叫卖。

// 第一次售卖

第一次售卖就要开始了,叫卖的孩子为本次提前准备过叫卖或者愿意叫卖的幼儿。孩子们凭借着有力的叫卖声,吸引了许多顾客,并成功卖完了发簪,总计收入245元。

第一次售卖结束后,将叫卖的照片和视频给班里的孩子和家长进行了分享,受到了很好的反响。本次未参与的部分孩子表示想要卖一次发簪,而家长也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希望能够让未参与的孩子也能够有一次机会,体验一下。于是,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的售卖。

// 第二次制作发簪

原来制作发簪的材料,主要有:毛根、一次性筷子。发簪上面的花是用毛根做的,簪子是用一次性筷子做的,这样的发簪相比现实中买来的发簪,实用性稍微弱了一些,小朋友们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于是在进行第二次制作之前展开了一次讨论。

教师:昨天卖完发簪后,很多没有参加的小朋友也想要卖一次,你们想要再来一次吗?

幼儿:想。

教师:可是,我们的发簪已经卖完了。

幼儿:那我们再做一些。

教师:可以的,不过我们班制作发簪的材料差不多用完了。

幼儿:那我们可以用卖发簪赚来的钱去网上买。

教师:那你们想要买什么材料。

幼儿:毛根,还有筷子。

教师:用筷子做的发簪,小朋友们戴起来不是很方便,而且第二次卖发簪了,如果想要吸引更多的人来买,肯定是要比之前做的发簪更好看才行,不然买过的人就不会再来买了。老师看到网上有一些发簪DIY材料,会比筷子更合适,而且种类多,可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

幼儿:那我们就去买一批材料吧。

于是教师将手机进行投屏,让孩子们选择想要购买的材料。最后孩子们选择了毛根、发簪、珠子、铁丝、绒线花蕊、链子等制作发簪的材料,由教师进行了购买,总共支付了79.55元,余额165.45元。

本次制作的发簪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不仅种类多样,绒花的制作水平也是越来越高了。

再次制作海报

// 第二次售卖

为了提高售卖的效率,也为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在第二次售卖中,我们将上次未参加的孩子分成两组进行。因为担心孩子们会怯场,所以也邀请了部分参与过的幼儿一起进行叫卖。

第二次售卖发簪,收入307元。

// 第三次售卖

尽管是最后一批叫卖,孩子们依旧热情高涨,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把发簪卖出去的机会。为了抓住售卖的高峰期,孩子们决定将发簪拿在手里,走到前来接孩子的家长面前去推销发簪。在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又成功卖出去了一批发簪,收入216元。

孩子们感受到了满满的成就感,售卖发簪的活动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不单单是一次售卖,它可以让孩子们懂得挣钱的不易,通过这样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它能让孩子更加理解生活的艰辛,尽管卖出一个发簪也就五元、十元、二十元,但认真做事的过程可以让孩子收获很大,不仅体会了生活的不易,还学会了如何更好的与人沟通;它能帮助孩子收获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判断、决断能力,不断调整的能力,售卖发簪也是,比如决定卖什么、在哪里卖、如何定价、怎样更好地把东西卖出去,都需要进行分析和判断。这些,对孩子来说,一定是又新奇,又具有挑战性的,有挑战,就会有成长;它还能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因为在推销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拒绝,但假如孩子能保持平和的心态,慢慢地,不仅能提高胆量和自信,沟通表达、临场应变及抗挫折等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所以说,本次活动所隐含的价值是很大的,这将是孩子们人生当中一次宝贵的经历与体验。

大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