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区是大四班的特色区域。有毛线、纸绳等材料。编织方法从简至难,不断深入,幼儿的编织技能得到深入发展。伴随着编织活动的开展,问题也随之而来。“老师,接下来应该怎么编?”“老师,帮我打个结吧。”“老师,我要换个颜色。”所有幼儿都围绕着我。但是编织需要手把手进行教学,让幼儿仔细观察具体的操作步骤,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呢?

我转换模式,采用了“小老师法”“师徒结对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先请了班中能干的孩子——添添,跟着我一步一步学,学完后,我请他来当小老师,我与幼儿进行角色互换,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请他教下面的小朋友学习编织方法。首先,我展示了添添的作品,成功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哇,这个好高级呀,怎么编出来的。”“我也想学!我也想学”“添添,教教我吧!”下面发出一阵阵的赞叹声。这样一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起来,同时也增加了添添的自信心。添添在前面耐心地讲解着具体的操作步骤,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样子,“小老师”耐心地指导着有困难的同伴。添添教会一个幼儿后,这个幼儿再教其他不会的幼儿,“师徒结对”手把手教学。在需要完成更复杂的作品时,采用了“小组合合作法”,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大大提高了完成效率。

通过这种支持策略,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没有了传统模式的“教师教,幼儿学”,幼儿成为主动地、快乐的学习者,不但提高了幼儿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会了不同的编织方法,而且增加了同伴协作能力。同时,教师尊重、平等、接纳的态度,使幼儿变得更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