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生活多方面多方向的重大转变,对当前基础教育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教育教师如何应对新的时代呢?对于此,区教育研究院沈旭东院长有自己的思考。11月19日,区教育研究院71期发现论坛上,沈院长为在座的教育研究员们做了《对当前基础教育教师能力变化的图式思考》专题讲座,引发研究员们深深的思考。

讲座伊始,沈院长首先强调了在新的时代,基础教育教师能力转变的重要性。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我们不变的初心。立德树人,注重核心素养培育,是我们的追求。于是,他提出了五点转变:一、在教学价值观上,要注重“每个孩子”,而不仅仅是“班级教学有效”;二、注重核心素养的培育。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本,而非分数的选拔。核心素养的落实,需清晰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它的基本特征、发展机制和形成途径;三、课程建设方面,注重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能力的培训,建设多样化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基础课程(必修)校本化需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拓展性课程(选修)需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四、课程实施与教学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引导。对学生来说,不只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兴趣、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的养成——终身学习;五、评价方式的变革:改终结性的评价,渐变为诊断性的评价、发展性的评价、个性的评价。

于此,沈院长言及基础教育教师学习的重要性。他给出了三种途径:一是研读当前基础教育教学的研究文献;二是当前的优质课、公开课的学习;三是更为重要的是,任何形式的学习,都需要加入自己的主观思考,结合实际发挥效用。那么,具体有哪些方面的学习呢?沈院长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有六种能力非常重要,它们分别是:课程建设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运用真实情境的能力、国际理解的能力、现代技术思维的能力。作为基础教育教师,应努力开发和提升这六种能力,这样才能真正的有深度的教学,立德树人,为未来的社会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有核心素养的公民。也是拱墅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真实落地的体现。

满满的一席话,点燃了大家的热情与思考。讲座的结尾,林文伟书记用三个词概括了他的听后感,也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图多、信息量大、思考深。教研员们将带着这些收获,分享、传播,把它们投入到教育工作的实际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