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上午,陈春媚运河名师工作室成员齐聚一堂,共同观摩由工作室成员常心语老师带来了的一节《中国音乐地图一·大地之歌》的展示课。此次活动邀请了浙江省文联传媒中心编辑出版部主任、《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主编丁淑兰老师莅临指导。
青年成长·新展示
常心语老师的《中国音乐地图》大单元课程旨在融合各模块各单元的民族音乐元素,以地域性和民族性为线索,辅以地理学科知识,构建植根于土壤的中国音乐地图。本课作为大单元的第一课,以掌握我国四大地区音乐特点并了解民族音乐的构成作为目标,运用聆听、探究、综合思考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探索中国土地带给民族音乐以灵魂,不同的土地上孕育不同的音乐,深入体验民族音乐的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教研开展·共探讨
课后,丁淑兰老师对常心语老师的的课作了专业点评。她认为常老师的民族音乐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充分展现了立足核心素养的教学追求。她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不仅贴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还巧妙地融入了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使得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同时,能够全面提升其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等多方面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常老师特别关注学生辩证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深入探讨民族音乐的传播与流失问题,如文化遗失、缺乏专业人才和商业化冲击。这些因素导致传统音乐的传承环境恶化,许多珍贵的音乐形式逐渐消失。因此,常老师希望学生通过辩证思考,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复杂性,并探索有效的传承与创新路径,以保护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工作室其他成员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以音乐为媒介,深入挖掘美育资源,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们用心灵去感受音乐的每一个细节。在常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仿佛置身于音乐的海洋中,深刻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魅力,从而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韩孟飞老师
常心语老师的语言语调富有节奏,教学目标流畅,清晰,教学环节设计合理,逻辑清晰,循序渐进,体现音乐的审美性,激发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探究、感受。通过欣赏我国四大地区的音乐,掌握四大地区音乐的特点并了解民族音乐的构成,探索中国土地带给民族音乐以灵魂,使之构建一幅生动的中国音乐地图,深入体验民族音乐的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陈越老师
活动最后,陈春媚老师首先感谢了丁淑兰老师的专业点评,陈老师认为丁老师的引领不仅提供了专业指导,还拓宽了教师们的视野,通过交流与探讨激发老师们的思考,促使他们在教学设计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此外,丁老师针对当前音乐教育的趋势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帮助老师们们理清了教学目标与方法之间的关系。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教师们的专业素养,也增强了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信心。
陈春媚运河名师工作室
杭州市长征中学
202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