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3月6日,拱墅区数学教研员潘大琴老师特邀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富阳区教研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葛素儿老师担任主讲专家,为PDQ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工作室全体成员提供深度指导。活动以“精准赋能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为目标,通过个性化指导与学术引领,助力教师破解论文撰写难题,提升专业研究水平。
一、靶向指导:逐篇精修提质量
葛素儿老师以“问题导向、实践为基”为主线,对工作室8位青年教师提交的论文展开“一对一”诊断。她立足每篇论文的选题价值、逻辑框架、案例论证及学术规范等维度,逐篇提出修改建议。针对论文中普遍存在的“重实践轻理论”“案例碎片化”等问题,葛老师结合自身教研经验,建议青年教师从教学痛点中提炼真问题,用理论升华实践经验。参训教师纷纷表示,专家指导直击论文症结,既有高站位的学术视角,又有可落地的实操策略。
二、学员感言:拨云见日启新思
“葛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论文中理论支撑薄弱的问题,还推荐了相关文献,现在我知道如何将实践经验与课标理念深度融合了。”学员王老师在反馈中感慨。活动现场互动热烈,教师们围绕“文献综述方法”“数据可视化呈现”等问题与专家深入交流,收获颇丰。多位青年教师提到,专家不仅帮助理清了论文修改路径,更启发了教学研究的系统性思维。
三、聚力深耕:以研促教谋致远
区数学教研员潘大琴老师在总结中强调,教学论文是教师反思实践、凝练智慧的重要载体,要求青年教师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专家指导意见转化为提质行动:“既要扎根课堂捕捉鲜活案例,也要深耕理论提升学术高度,让论文成为教学改革的助推器。”她同时表示,后续将通过“初稿修订—复评反馈—成果孵化”的闭环机制,持续跟踪论文修改进程。
活动结束后,PDQ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工作室成员迅速拟定论文修订计划。学员们表示,将以专家指导意见为纲,以“写一篇论文,破一类问题”为目标,把日常教学中的“小困惑”转化为科研的“真课题”,争取在后续评选中交出高质量答卷,向着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迈进。
撰稿:杭州市星澜小学 王佳妮
审核:拱墅区教育研究院 潘大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