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意盎然的春日里,我们因教研而相聚。为进一步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打造扎实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3月3日,杭州市人民小学廖红名师工作室举办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研讨活动。
第一篇章:新理念领航,新课堂绽放
工作室成员游佳瑛老师执教了新教材一年级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课堂中,“大头儿子”作为学习伙伴贯穿始终,引导孩子们体悟“小伙伴”的重要性,以及找不到“小伙伴”时的烦恼。
课堂伊始,游老师以“猜猜小伙伴是谁”的活动导入,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了身边的物品,还让他们感受到与这些物品之间的紧密联系。紧接着,播放“找不到小伙伴”的视频,小朋友们真切体会到物品丢失带来的苦恼,进而意识到整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后,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引导小朋友思考自己的物品不见的多种原因,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责任意识,激发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内在动力。
第二篇章:团队凝心力,携手共远航
思想相互激荡,智慧多元迸发。课后,工作室成员围坐在一起,聚焦游佳瑛老师所执教的《让我自己来整理》,从课堂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流程的具体推进节奏,以及学生参与度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研讨。成员们凭借各自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独特的观察视角,各抒己见,为打造更加精彩的课堂纷纷建言献策,现场研讨氛围热烈而浓厚。
名师工作室导师廖红老师精准剖析这堂课。她盛赞课堂极具真实感,教学环节紧密相连、层层深入,充分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能让学生切实融入课堂情境。同时,廖老师也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优化策略:一方面,课堂设计要进一步凸显课时教学重点,让教学目标更加明晰;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从多种角度、不同层面去感受“找不到小伙伴”的烦恼,丰富课堂细节,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饱满,教学效果更加立体多元。
一个人前行速度或许很快,但一群人并肩方能行得更远。通过一次次研讨与互动,工作室成员愈发深刻地领悟到在教育事业中肩负的责任。这份责任意识,是照亮教学之路的灯塔。相信大家定能以实际行动为笔,以教育热忱为墨,在落实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征程中奋楫笃行 。
供稿:游佳瑛
摄影:黄小宝、孙晨琳
审核:廖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