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中考 明晰新要求
构建新课堂



随着2024年省中考统一命题的实施,对新课标、新课程、新中考的研究掀起了一股热潮。近期风帆中学王金槐运河名师工作室对新中考、新变化、新要求开展了研讨交流。


1.jpg
2.jpg


12月3日,王金槐老师代表工作室参加了杭州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研讨会,把优秀教师和市学科教研员的观点和建议分享给工作室成员学习。12月4日,工作室成员李琳老师在拱墅区初中社会、法治中考复习研讨活动暨16课时集中培训会上作了《回归本源,返璞归真——2024年省统一中考历史地理试题的特点及教学应对》的专题讲座。


3.jpg



会后,工作室的老师们对市、区初中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研讨会精神进行了认真学习和热烈讨论。老师们认为新中考对今后的课堂教学和中考复习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关注新课标、新教材的研读和立德树人目标的落实;要关注知识的夯实,更要理清知识的脉络,使知识结构化;要关注在情境中的知识运用,注重思维的训练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理解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撰写小论文、小提案的能力……

通过聚焦新中考、研究新变化,老师们更加清晰的明确了今后课堂教学的新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路途径。





观点分享



4.jpg
5.jpg

杭州市风帆中学王金槐老师:

2024年省中考统一命题,给我们今后的教学和复习带来了很多思考。现今的中考命题着重考察素养立意、主干知识和分析能力,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无任务不立题,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这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新课标的学习和落实、学科核心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科之间的整合和有机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在现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使“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杭州市风帆中学尹乐老师:

在新中考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学会应用知识。从中考命题趋势来看,整个试题呈现出从碎片化测试到结构性测试的趋势,无情境不成题,其中有大量的综合性、探究型、开放性试题。但是无论试题如何变化,考察的知识、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均离不开课本与课标。因此我们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把知识吃透、学好,能够记忆、理解,再进一步应用,以应对当下变化复杂的各类试题。2024年的中考经验告诉我们,伴随着不断变化的教学要求与考查要求,我们作为教师也需要及时更新、调整我们的教学理念,创新、优化我们的教学方法。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更好地提供学生学习知识、应对考试、提升素养的方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杭州市风帆中学方钧老师:

今天的活动我收获颇丰,我们学科的试题越来越注重情境化设计,这要求我们在复习时不仅要掌握知识点,更要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与老师们的交流讨论,我认识到在复习中应更多地融入时事热点,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应对中考的能力。


杭州市风华中学章湄悠老师:

在新中考背景下,历史复习需多管齐下。首先要紧扣课程标准,明确核心考点,梳理历史脉络构建知识框架,如以时间轴串联重大事件。其次,重视史料分析,培养学生解读、运用史料的能力,通过案例练习提升答题技巧。再者,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以热点话题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历史内涵。还可组织小组讨论与竞赛,激发学生复习热情,增强其团队协作与自主学习能力,如此方能让学生在新中考中沉稳应对,取得佳绩。


杭州市大成实验学校胡倩云老师:

在新中考的背景下,本次培训给我们的一线教学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索。从命题角度而言,新中考除了传统题型之外,还会有新的答题方式出现,如何有效归纳信息,提炼观点,更是对大部分同学提出了严峻的要求。两堂展示课除了重视学生基础的打牢,还重点训练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和思维逻辑,要求学生能够对一定的事件进行规律总结并以此为依据发表自己的观点。具体来说,两节课都指引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做到竖通、横通,同类项的史实,竖看有一条线;同时代的面貌,横看有一个面,千头万绪的政史问题都能各就各位,交织成网络,达到纵横有序,“左右逢源”,学会以重大线索整体把握历史知识,并能自行归纳总结历史事物的纵横联系,那么大家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技巧便会在巧结知识网络中得到提高。


杭州市大成岳家湾实验学校李琳老师:

2024年省统考地理部分基于情境,把地理工具、世界地理、中国地理进行多形式呈现,通过阅读地图、结构图等获取地理信息,运用知识原理进行综合分析。而历史部分则通过史料、图片、诗歌、数据、结构图等多载体,要求学生能从中获取历史信息,调动主干知识去解释历史现象再进行探究论证。这都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特别关注知识的关联和结构,在梳理和比较中形成良好的学科思维。







END

图文:王金槐运河名师工作室

排版:倪婷



IMG_349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