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优化及提升教师在项目活动设计与实施方面的专业水平,高晓微运河名园长工作室及杨春叶名师工作室,于2024年10月17日荣幸地邀请到了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西湖区山水学前教育集团园长——葛玉芳老师。葛老师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工作室的成员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指导,旨在深化大家对深入开展项目活动的认知与理解。
促行促思·项目赋能
史丹丹《快乐果蔬干》
孩子们从剩下的葡萄引发兴趣,讨论中出现了太阳烤干、风婆婆风干、用机器烘干的食物保存办法,讨论积极性高涨,各种生活经验一触即发。于是老师便追随孩子的需要不断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步晓秀《弹珠先生的管道之旅》
源于一粒小弹珠的冒险,当弹珠的冒险之旅来到管道中,管道就从单根不断延长,从躺着逐渐立起,立体后又继续拓展,在此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幼儿的探究精神,同时也学会了如何通过观察、尝试、失败、修正等,最后服务于滚珠游戏,并在不断调整中成为一条超顺畅管道。
郑爱姣《从景观到课程——紫藤花的故事》
当我们用生态教育的理念进行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时候,我们发现,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是无处不在的。如每年春天竞相开放的紫藤花吸引孩子们的目光,“紫藤”是否也有其独特的课程价值呢。于是教师和孩子一起种植小小的紫藤种子;欣赏如瀑布般的紫藤花;在紫藤花落的时候,引导孩子们捡拾地上的花瓣,探寻留住紫藤花的方法。一起在课程实施中亲近自然、感知自然、领悟自然。
专家点评·总结提炼
在学员们分享各自的项目活动成果后,葛特以其敏锐的洞察力与深厚的专业底蕴,逐一细致地对每位学员的项目活动进行了点评。她不仅肯定了学员们在活动中展现出的创新思维与实践努力,更针对每个项目的独特之处与潜在发展空间,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与指导。
1.史丹丹老师的《快乐果蔬干》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家长资源,带孩子参观超市,引导幼儿观察与讨论哪些水果适合做果蔬干,拓宽幼儿的认知面,在实践中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2.步晓秀老师的《弹珠先生的管道之旅》中,管道和轨道是不同的概念,应以管道为主的游戏内容,并且链接幼儿的生活,如:让幼儿去探索并发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管道,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观察力与认知能力,还让他们在玩中学习到管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重要性。
3.郑爱姣《从景观到课程——紫藤花的故事》中,教师可以从留住紫藤花为契机,引导小班幼儿去探索和思考关于紫藤花的故事。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幼儿去思考及体验如何去留住紫藤花的多种办法,增加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感与探索意义。
同时,葛特还提到了三位老师所分享的项目活动中,体现了三个关键特质:研究精神、开放态度和理性思考。强调了教师需具备的研究探究精神,以及在实践过程中要保持开放、真实的态度,并通过理性思考促进学习与发展。
葛特的点评既高屋建瓴,又贴近实际,既鼓励了学员们的积极探索,又为他们的后续改进指明了方向,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项目课程深化研究的热情与动力。
深度学习·提升内涵
紧接着,葛特为现场在座老师带来了关于项目活动概念的深入剖析、类别的清晰界定以及实施策略等的详尽阐述,她的讲解既全面又深刻,为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1.项目活动类型分为科学、工程、人文三类,每类有其独特的实施流程。其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多方面的能力。
2.通过《小小探索家》项目化活动课程,教师可以理解项目活动通常包含计划与启动、项目与发展、总结与反思三个阶段。
3.实施过程中采用实地考察、调查、表述、展示和讨论等五大策略。这五大策略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项目活动实施的有效框架,旨在全面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
4.观察项目化学习实施效果的四个角度:是否真实发生、孩子是否自主自在、过程是否不断修正、最终是否有成果展示。
5.强调化繁为简,以及重视环境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支持,通过与家庭、社会的联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由思考、探索,培养科学精神。
葛特对于项目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做了详细而全面的解析,让学员们受益匪浅。大家不仅加深了对项目活动本质的理解,还掌握了实际操作中的诸多技巧与策略。一个好的项目活动设计,必须紧密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让幼儿在参与中获得成长。
老师们在本次活动中收获的不仅是宝贵的经验与智慧,更是对未来在项目活动实践中的深刻洞见与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