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黄叶,美了秋韵;一城风絮,醉了秋分;一眼金黄,丰了秋实;一滴秋露, 盈了秋菊……10月9日下午管建琴运河名师工作室以“语文学科实践活动与项目化学习研究”为主题,在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永庆校区开展研修活动。

首先工作室成员李和仙老师以“秋意盎然”为例,进行了三年级学科实践活动分享。《2022年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规律。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三篇课文,从多角度展现了秋天的美景。为了让学生从多种感官感受,从多角度展现秋天的别样美,这次“秋意盎然”学科实践活动从学生的多重感官出发,紧扣“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写日记”这两个语文要素,引导学生通过“寻秋之景”、“尝秋之果”、”做秋之事”“、“颂秋之文”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充分感受秋天的美好,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接着,各成员就“秋意盎然——语文学科实践活动”进行了点评。大家认为改项活动学科融通,五育并举;基于教材,链接生活;自然之美,丰满心灵;创新学法,提升内驱;轻质减负,激趣增效。

然后,工作室导师管建琴老师带领大家就“项目化学习与学科实践活动”进行了探讨。管老师以小学民间故事项目化学习为例,阐述了民间故事项目化学习旨在让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并演绎民间故事,既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又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团队协作及跨学科应用能力。通过项目化学习四个任务群:观影片断——认识民间故事;观影辨人——亲近民间故事;多源影视——拓宽故事视野;任务四:人入影中——创意展演故事等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能力。学生分组选择最喜欢的民间故事进行创编,进行海报制作,文字脚本和分镜头脚本的创作,编演课本剧,进而拍微电影。

最后,管老师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在于能将语文学习要素、大单元、生活等相链接整合。而项目化学习更有条理性,清晰性,逻辑性,理论性。学科项目化学习应当坚持学科本位,关注学科目标、教材内容、学科评价和真实的任务情境。秋意渐浓时,工作室研修气氛也在大家的热烈交流中越来越浓厚。秋,大家在导师引领下收获了学习的丰收与喜悦!

图文:李和仙

审核:管建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