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有效地贯彻新课标理念,落实新教材实施,落地新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达成学科育人目标,2024年9月19日至20日,叶晓林名师工作室各成员通过线上收看的形式参与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国新教材培训活动。19日晚上,叶晓林老师还布置了本学期工作室活动安排。

  新教材培训活动中,专家们从学科核心素养、创设基于真实情境的科学探究、深度思维学习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教学情景和探究实例。同时,还就如何用好新教材、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在此期间,各成员也分享了不少自己的感悟与体会,全方位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 施程翔:

  听了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刘徽教授《大概念视角下的科学单元整体设计》讲座后,我深受启发。刘教授以“大概念引领素养教学革新”及“单元整体设计新视角”为核心,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科学教育的宏伟蓝图。她深刻指出,素养提升的关键在于提供给学生真实性的体验,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进而形成真正的素养。
  刘教授倡导教师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家的探究路径,使探究学习更加深入。

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 吕健:

  这次新教材培训对我理解新课标和新教材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无论是从教材内容的选择还是从活动环节的设计,都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例如,观察植物生长的活动在孩子幼儿园时期以及平时的生活中就有所接触但不够深入,更多只是观察了阶段性的植物生长情况。课本中让孩子从种子开始观察,经历发芽、生长等过程,能够让孩子对植物的生命周期有完整的体验以及对植物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有系统性的认识。这样的设计更加强调知识结构的完整度,而不是以片面的观察来了解整体,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

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 张楼洁:

  新教材的内容设计需要教师更加关注大小情境的联结,情境与研究问题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给植物画张“像”》课例以森森寄来的一封信,唤起学生对植物科学画的研究,以“完成一本植物笔记”为目标架构三级挑战任务。在课堂的最后,也将此情境重现,并延伸至“科学家如何绘制科学画”,激励学生将科学画绘制得更加真实、完善。
  一年级学生的专注力和表达力尚在提升。对此,教师要尝试一些有效策略吸引学生眼球:如鼓励学生比较自己的作品与他人的作品,做出评价,不断深化认识;可以借助小组评价表即时表扬,激励学生持续参与活动提供语言表达支架;教师还可以设计有结构的表达支架,鼓励学生发表想法与意见。新教材的变化还有许多,一线教师如何更好地利用新教材践行新课标理念,还需要更深入课堂实践与经验学习!期待回归科学教育本质的真实课堂!

杭州市长青小学 黄晓雪:

  在聆听了任洪院长关于“情境设计与问题聚焦”的专题讲座,我深受触动。有效的情境设计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此外,他还强调了问题聚焦的重要性,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深入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想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时,不应为了情境而情境,还要关注情境的启发性和挑战性,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情境设计与问题聚焦两个板块,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趣味和挑战的学习氛围,使其在情境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未来学生便能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提炼、聚焦、解决问题,做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杭州市育才登云小学 杜旻子:

  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探究。通过此次培训,我能更好的把握新教材的内容、体系和特点,为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铺垫。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周忠和院士带来的报告《从达尔文到威尔逊——两位博物学家的故事》报告,报告阐述了从17世纪到19世纪,博物学家大量涌现了,催生了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学科分支,虽然现在看起来像是一个“过时”的学科,但是对于跨学科的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小学科学教育阶段,博物学的研究对于自然科学的学习意义非凡。从两个博物学家的故事,我们也发现,科学往往是违反直觉或反常识的,这值得结合日常教学引发我们的思考。
总之,这次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我相信,在新教材的引领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加精彩,学生们也一定会在科学的世界里茁壮成长。

杭州市求知小学 韩晓霞:

  通过对新教材的研讨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新教材所带来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变革,也对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课例展示和研讨交流是本次培训的重要环节。通过观摩优秀的课例展示,我学习到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也意识到教学评价应注重多元化和过程性。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一年级就开始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过程性记录,如观察记录、实验报告等。在备课时,我深刻体会到不应忽视教材上的每一句话、每一幅图。我需要在仔细研读课标、教参的前提下,尽量弄清楚编者的意图,并结合学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尽力做到因材施教。
  经过这次培训,我深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和新教材的辅助下,我的课堂教学将发生积极的转变。我将以这次培训为契机,认真研读新课标和新教材,努力将所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不断探索实践,有效落实素养导向的教学。

杭州市天水小学 周明敏:

  经过这次新教材培训,我作为一名教师深刻感受到教育改革的浪潮。专家们的讲座和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不仅为教师介绍了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教学方法,更让我明白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多元需求和兴趣,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在观摩了王露老师执教的《给植物画张像》一课后,我深受启发。王老师面对一年级学生,始终保持微笑和耐心,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她巧妙地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层层递进,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尊重教材,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保持耐心,组织适合他们的活动。此外,培训中强调的跨学科阅读与探究的重要性,也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新教材的内容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将尝试将这些新理念融入到我的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

杭州市北秀小学 骆琰:

  通过参加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的培训,让我对于新教材的编写理念、教学目标、内容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有了更清晰地认识,这对于我在日后的教学工作有非常深刻的指导和启发。

  在本次培训的讲座中传递出新教材对基于学生立场教学的重视,也提醒我作为教师更应从学生的需求和元认知出发,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透过真实的实践活动来获得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生长。

  此外,新教材在科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课本中的情境的合理作用也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很好的素材,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思路。特别是从《给植物画张“像”》这一课中,我感受到了严谨与活泼充分融合的教学氛围,我想这也是我之后可以尝试的新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在本次培训活动的优秀课例中,我再一次体会到信息资源的合理运用对于学生对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好处,课堂实时互动评价带来的直观效果。

  本次新教材培训是我对新教学理念的感知过程,是对新教材教学的新思考。我将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不断努力。

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 章雅菁:

  听了王露老师《给植物画张“像”一课,我感受到了新教材的编写注重尊重儿童性,发挥教师能动性,激发儿童好奇心。王老师的课让我印象深刻,她在课堂上依托《植物笔记》构建核心学习框架,给与学生多种植物观察,从而学会植物特征的真实记录。王老师耐心引导,有序组织,方法多样,交流充分。
  这样的课堂让我在听完张红霞教授的讲座后,感受更深刻了。新教材注重科学观念的培养,大小概念是相对的概念,小学的大概念对于中学来说可能就是小概念,基于一个个的概念学生才能形成观念。我们教师平常不是为了教大概念,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关注事实和知识。所有的小概念是为了孩子们心里形成大概念,最终成为科学观念。在教授小概念的时候,我们老师要想到下一阶段孩子们的较大概念是什么,例如:低年级观察植物的时候要多举例子,这样才能为高年级学习“生物多样性”奠定基础。

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 彭炎:

  在这短短两天的新教材线上培训里,我深感内容丰富充实,也让我对一年级的新教材有了更具体更明晰的设计思路,新教材的核心仍以新课标为指导,从大单元到大概念再到大任务都是新课标的真实落地,有利于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养成。在示范课中,我注意到试教的老师们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鼓励一年级刚入学的小朋友主动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在过程中锻炼他们的观察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思维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我看到了科学教育的无限可能。

  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既是对教师们的新挑战,也是科学教育改革的一次新推进。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让教师们对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内容结构和教学目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大家探索创新教学方法的热情。我们必将把所学所悟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以更加饱满的教学热情和专业素养,为学生们的科学学习之路筑起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