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7日,大雨倾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高晓微名园长工作室不畏风雨,如约而至,对德胜东村幼儿园进行关于区域游戏指导的专业指导与交流。
浸入指导 细致入微
活动伊始,工作室成员分为大、中、小三组,深入德胜东村幼儿园的各个班级,进行浸入式指导。在高园长的亲自带领下,工作室的老师们对幼儿园区域活动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观摩,细致入微地观察着区域活动的空间布局,同时,对材料投放的丰富性、适宜性进行了严格把关,确保材料都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创造力。
通过这样的浸入式指导,高园长与工作室的老师们不仅精准地把握了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瓶颈,还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亮点与创新之处,为后续的策略制定与改进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话诊断,精准把脉
观摩结束后,各组迅速集结,围绕发现的问题与亮点进行对话交流。从区域空间的有效利用到材料的层次性投放,从教师介入的时机与方式到幼儿自主性的培养,每一个话题都引发了教师们深刻的思考与激烈的碰撞。
张飞菲:大一班的日常规范表现出色,尤其在益智区和棋艺区,孩子们的年龄段特性体现得尤为明显,他们对纸质媒介的运用纯熟。阅读区的活动深具成效,小朋友们不仅学会了自制绘本,还能够独立设计引人入胜的封面,创作连续的图画故事并亲自叙述自己的创意。然而,美工区的材料种类尚有提升空间,需要增加更多低结构材料,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建构区主要采用阿基米德积木作为搭建材料,建议展示孩子们的作品、搭建技巧以及关于小学的真实图片。此外,提议在班级的各个活动区域内,展示孩子们的学习进程和探索痕迹。
史丹丹:中三班活动区以“蚂蚁王国”为主题,教师们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引导幼儿探索动物世界,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美工区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工具,供幼儿进行自由创作,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建议教师增加进区牌的投放,以明确活动区的规则和人数限制,确保活动有序进行;建筑区投放更适合建构的材料,并提供图示等游戏支持,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建筑创作和搭建;在活动过程中需加强观察和指导,及时总结活动经验,不断优化活动设计,提高活动效果。
胡颖:中一班区域活动围绕清凉一“夏”的主题进行。三位保教人员分工明确,全面关注每个区域的幼儿活动情况。区域活动的内容源于幼儿的需求和兴趣,教师能以幼儿为中心,及时捕捉幼儿的反馈信息和幼儿一起调整并丰富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帮助幼儿整合已有经验进行提升和拓展。游戏过程中师幼关系融洽,教师能关注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建议教师在部分区域设置中多关注材料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加低结构材料,以满足幼儿在不同领域探索和学习的需求,支持幼儿自由创作和表达。
黄媛媛:小一班区域设置动静分布合理,幼儿专注的在自己的区域里游戏。尤其是益智区有一组小朋友在探索吹泡泡,教师提供了很多低结构材料供幼儿操作探索,孩子们也玩的非常投入,要是能在大盆子里探索就更好了,这样泡泡液不会流到地上。益智区的其他游戏材料教师投放比较随意,应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有目的的投放相应的材料。
平敏霞:小二班教师在区域组织活动时谈话准备充分,目的明确。区域设置比较合理,尤其是美工区,材料投放丰富且有层次,老师也给予了个性化指导和支持。但是在益智区中,幼儿的兴趣一般,建议教师可通过闯关式的游戏设置激发幼儿参与到益智区游戏中,此外需要注意模式与图示的规范化提供,为幼儿的学习创造积极的氛围。
高园长深刻阐述了区域活动设计的核心理念,强调其必须紧密围绕儿童的内在需求与视角展开,以确保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并支持幼儿在游戏情境中的深度学习与全面发展:
1. 若某一区域长期缺乏幼儿参与,教师应深刻审视该区域环境创设的挑战性与趣味性是否足够,积极寻求策略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参与热情,促使幼儿主动融入游戏,实现学习与发展并行。
2. 随着教育主题的深入与推进,区域环境及所投放的材料需进行适时、灵活的调整与优化,以适应幼儿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与发展阶段。
因此,教师应保持敏感与创造性,不断反思与实践,确保区域活动设计始终贴近幼儿的实际需求。同时,通过持续的观察与评估,教师应及时调整策略,以幼儿为中心,不断优化区域环境与活动设计,为幼儿营造一个既富有吸引力又能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
专题讲座,引领方向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们对区域活动指导的理解与实践能力,高晓微园长以《创设适合幼儿主动式学习的活动区环境》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
高园长从主动式学习的五大要素(材料、操弄、选择、语言、成人的支持)出发,详细阐述了如何创设一个开放、安全、自由且充满自主选择权的活动区环境:
1.多样化材料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高园长认为提供多样化的材料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在操作中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实现全面发展。
2.幼儿参与的环境创设。高园长鼓励教师们邀请幼儿参与活动室空间的改造和利用,使班级环境真正成为反映幼儿需求和兴趣的乐园。
3.区域环境的动态优化。高园长强调了区域设置的可操作性和展示作品的多样化,并提倡定期更换材料,以保持环境的新鲜感和吸引力,持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工作室成员黄媛媛老师分享了案例《基于儿童本位的小班阅读区创设》,黄老师通过四个策略生动描绘了班级幼儿从初时对阅读区的淡漠无感,到逐渐沉浸其中、爱上阅读区的显著转变。这一过程不仅有效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阅读兴趣,还帮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们播下了终身受益的阅读种子。
今日的交流活动,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它汇聚了教育者的智慧与热情,共同编织着孩子们美好的未来。区域游戏的创新与实践,不仅点亮了孩子们的童年梦想,也照亮了幼教事业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带着这份收获与感动,继续在教育的田野上辛勤耕耘,用心血与汗水浇灌出更加绚烂的教育之花,让爱与智慧的光芒照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