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助力幼儿园名园长、名师队伍建设和学前教育管理队伍培养,切实发挥名园长、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提升工作室成员的专业理论素养及撰文水平。5月30日,高晓微运河名园长携杨春叶名师等多个工作室开展联席活动-走近名刊主编,助力专业成长。
人物介绍:姚国麟,江苏凤凰出版传媒《教育视界》学前教育版执行主编,江苏省教育厅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评委,江苏省教研室幼儿教师优秀教学活动评比评委,江苏省教科院师陶杯教学论文评比评委,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教育论文和案例评比评委。曾担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在《早期教育》杂志从事编辑工作37年,积累了丰富的教科研论文编辑加工和修改写作经验。
一、专家赋能 精准引领
首先,姚主编共鸣老师们写作遇到的难题与困境:“怎么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这不仅是现场老师们的困惑,也是姚主编被问询最多的问题。他提出文章发表的确有难度,唯有把文章写好。而写好文章的技巧与我们的教育实践、教育思考息息相关。参加教研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找到写文章的方向,教育实践丰富有助于写出有内涵的文章。
接着,姚主编紧抓教育观念、教育实践、写作技巧、投稿细节四大方面,借助大量生动的实例,在与老师的互动探讨中帮助老师们深刻了解、思考写作方法和技巧。如写文章观念很重要。好文章首先要建立在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儿童观上。如幼儿学习是体验式学习,为什么幼儿园教育中老师同一个问题会请多个孩子回应,因为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心理体验对幼儿来说也是一种学习与成长。
与此同时,构建一个完善的资源库显得尤为重要。姚主编针对资源库建设的策略与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进一步强调了从微观层面出发,以点带面,体现宏观视野的写作技巧。
二、学者勤思 学思并进
学者如渴,以思为悦!本次联席活动也让在场的老师们感受到了勤思勤学的魅力,活动后纷纷有感而发。
张飞菲:聆听了本次讲座,姚主编结合不同的案例来给我们讲述写作。他提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勤于反思,写文章时切入点要小、“挖”得要深,要以读者的身份审视和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文章。同时,还要善于通过各种渠道阅读学习优秀的文章,持之以恒地勤练文笔。
吴晓芬:今天有幸聆听了姚主编带来的“干货”满满的讲座,收获颇多、颇深。论文写作是每一位教师提高理论水平,完善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姚主编认为“好文章是做出来的。”我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做”的同时,关注到“新”;在“新”的同时,关注到“实”。
史丹丹:要梳理政策法规作为写文章的依据,罗列教育学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作为参考文献的要求,除此之外,梳理当代教育学家说的话、文章、记录教育杂志中论文的参考文献等,这些积累都很重要对我们的写作非常有帮助。
胡颖:姚主编在讲座中运用大量实例,说明了文章中体现正确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他说“想到才会做到,做到才能写到”。我们教师要注重日常将亲身经历与实践体验进行分析、思考加工,记录积累,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为有理、有据、有效的文章。
王燕青:在姚主编讲座中,我深刻感受到高质量文章所依托的正是我们新手教师学习、积累、成长的所必经的。作为新手教师,我懂得了文章源于实践,是从观念到行为的全实践。对幼儿学习与成长规律的烂熟于心、对素材库的积累丰盈、对教育活动中以小见大的捕捉既是写文方法,也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的途径。
三、导师勉励 笔耕不辍
本次活动发起人,高晓微运河名园长工作室导师高晓微园长对本次活动做出小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专业文章的梳理写作正是学与思的完美结合。它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推动自身发展,甚至推动学科发展,将我们有温度有闪光的教育故事通过文字传播到更广远的地方。杨春叶对新手教师为主的工作室成员补充道:我们新手教师更应珍惜日常工作的积累与撰写,在学而思思而学的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通。教育不停笔耕不辍,这是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