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孙龙运河名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为探索方向。6月20日下午,工作室成员们来到京杭幼儿园音乐厅,与园所老师们共同围绕“STEM教育在幼儿园的实践探索”展开案例分享与汇报交流,活动特邀拱墅区运河名师盛于蓝共同参与指导。本次活动中园内10名老师带来的覆盖小中大年龄段的多元化实践探索案例,让老师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STEM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如何落地?有哪些可以开展的方式和典型做法?

一、STEM案例分享进行时

小班的傅老师为大家带来“形状泡泡工厂”的STEM案例分享,从泡泡器只能吹出圆形的泡泡吗?这一问题为起点,通过材料投放与互动支持幼儿自主探索和开发多样化的泡泡器,制作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泡泡玩具”,感受泡泡世界的魅力。徐老师则从小班孩子们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洞”出发,引发孩子们思考怎样的工具可以帮助他们将高高的管道洞穴垂拉下来,用自己日常的插塑玩具和线绳来做自己的探索材料。

(小班傅老师、徐老师带来低幼段STEM探索)

中班的许老师以秘密花园中孩子们对昆虫眼中的世界感到着迷为契机,开启了“复眼眼镜”的制作与探索;童老师则从中班孩子们对瓶子与瓶盖的感知出发,围绕孩子们感兴趣的“沉浮”支持他们自主设计、制作、调整瓶盖/瓶子帆船,并不断优化保证其可以平稳地向前航行。

(中班许老师、童老师带来案例分享)

大班的黄老师另辟蹊径,以真实建筑材料“水泥”来支持孩子们建造房屋。区别于以往的纸板、木材等材料制作房子,水泥砖在制作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与工程、数学、科学、技术相关的问题,孩子们层层闯关,不断向前,共同合作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水泥房。

(黄老师带来大班STEM实践案例)

二、工作室学习交流中

工作室的学员们在聆听后,从案例中精选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徐楚蝶老师:复眼眼镜这一探究点十分新颖,抓人眼球。整个探究活动始终是以幼儿为中心的,基于幼儿主动发现的问题进行反复的探究体验,在发现问题中积累一定的知识经验,在操作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第一版到第六版迭代升级的过程中,也看到了幼儿和老师身上的闪光点:如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反复钻研改进复眼眼镜;整个探究活动中,老师的每一次指导、介入、总结都充分体现了老师较好的专业素养与对STEM理念的认识,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张洁培老师:“自制昆虫复眼眼镜”这个案例的切入点——“昆虫的复眼”体现了科学探索的新颖性。虽然我曾组织过多次关于春天、花园和昆虫的主题活动,但“昆虫的复眼”这一细节从未引起我的注意。STEM理念鼓励我们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发现问题。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成功地引导幼儿从昆虫的视角出发,去探究和发现,当遇到“难以抓住虫子”这一实际问题时,自然引出了对昆虫复眼的探究,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也让成人感到新奇和有趣。

段春瑾老师:在聆听《瓶盖趣航行》这个案例的过程中,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创意与探索的奇妙世界。在对“平衡”这一关键问题的攻克过程中,见证了孩子们在挑战面前的坚韧与智慧。他们通过一次次的试验和调整,逐渐摸索出了实现瓶盖船平衡的方法。孩子们从用瓶盖做一只小小的船,逐步发展到制作能够承载人的大船,这一过程不仅展现了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中支持与引导的重要性。

(工作室成员认真聆听记录中)

活动的最后,工作室导师章孙龙老师则围绕“雀跃”、“词不达意”两个词表达了自己的感想和建议:“雀跃”是非常高兴今天听到了老师们各个层面的实践和思考,尤其是小班段的STEM实践案例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以往老师们都十分惧怕在低年龄段开展STEM活动,并且不知道可以做些什么,今天各位老师的分享中为大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借鉴素材;从STEM教育的本质把握上而言,老师们在分享中都强调了STEM教育要基于儿童的生活,从真实问题开启,但儿童每天有无数的问题向我们抛来,如何选择、分析、确立对儿童来说有意义、可操作,有可行性的问题呢?确立了某个核心问题后,后续如何推进和支持呢?STEM问题的来源并不是只能从儿童而来,教师提出的有助于幼儿探究思考的问题也是一种来源,并且是教师的有益支持。所以,我们需要去厘清内在逻辑,让案例的组织条理清晰,表达更加流畅,避免“词不达意”。


(导师章孙龙做总结点评)



拱墅区章孙龙运河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