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语芬芳,课例研究共成长

冬日暖阳,研语芬芳。2023年12月14日下午,何丽红语文课例研究工作室活动在观成实验中学举行,工作室成员全程参与听课、研讨。杭州市观成实验的王星雅老师执教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愚公移山》,为本次课堂观察与课例研究提供了真实生动的案例。本次活动由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研讨三部分组成。

一、课前会议

王老师先进行了说课,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环节、学生情况向观课老师一一说明,何老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家关注学习目标是否合理,评价任务是否清晰,最后是观课任务的分工,每个工作室成员认领一个小组的学生进行观察,并对所观察学生情况作了初步了解。

二、课中观察

课上,王老师依托新课标理念,以“《愚公移山》课本剧排练”为主任务驱动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由三个板块展开。

第一幕:愚公之志,王老师通过让学生补全剧本中的情节和人物表情、动作,不仅梳理了文章重点字词,还引导学生明白了愚公移山所面临的困难,一石二鸟。

第二幕:愚智之争,学生通过朗读、演绎愚公和智叟的对话,展开“谁愚谁智”激烈讨论,深入探究愚公和智叟的人物形象,还就列子“愚公不愚”观点与立场,寻找全文的证据予以佐证。

第三幕:薪火相传,王老师引用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内容,运用一组抗美援朝中美数据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愚公精神的价值意义。

工作室老师在认真听课的同时,也关注了组内几个孩子的关键表现,做好了详细记录。

三、课后研讨

课后议课,是思维的碰撞。大家都围绕观察表,将所观察到的学生情况作为证据提出推论和建议。首先,大家一致认为王老师的台风很好,导入娓娓道来,理答非常自然,设计环环相扣,让人如沐春风。其次,任务设计比较新颖,区别于我们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是一大突破。课初设计元旦课本剧排练的情境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第一幕让学生设计课本剧中的人物表情、语言等,符合学生当下的认知,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学生明白了愚公面临的五大困难及其不畏困难的精神。再次,王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分析关键词句,非常细致、方法多样,比如,通过对比朗读、替换语境、放大字体、重音设计、演读等方式来对文本重点字词进行解读,做到了文言文工具性、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而对一些类似“曾”等难掌握的文言词汇,也关注照顾到了部分沉默学生。

何老师在肯定王老师课堂设计的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几点教学改进的具体建议:

语文核心素养“语言运用”是基础,课堂千万不能丢失了“语文味”。语文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感受积累语言、探究鉴赏语言、运用建构语言,在言语实践中获得语言智慧的同时,感受语文的魅力。既要得“言”,又要得“意”,“言意”一体。

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反复推敲与研磨,目标要准确、具体、规范、可操作,且目标之间要有关联性、进阶性,这样学习任务的设计也会层层递进。

任务设计要更综合、更实际,给学生足够多的思考空间和表达空间,避免学生思维固化,应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多点联系拓展式思维,而非单一固化思维模式。

任务是生长在情境中的,评判一个情境好坏的标准应该是去掉外壳看对核心任务有没有影响,应尽可能地设置、聚焦一个完整的情境,避免太多的细碎分析。

最后一个环节一定是综合环节、言语实践环节,是对语言的综合运用,应该有更好的语言输出,反观这堂课因时间原因结尾略显仓促,语言生成不够充分。

冬韵染芳华,研语漾清歌。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专业的提升,每一次分享都是一次自我蜕变。相信本次活动后,工作室的教师们将在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沉淀、不断挑战、不断超越自我!

撰稿者:大关中学 王梅弘

审核者: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 何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