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寒冬已至,窗外却是暖阳高照,与屋内教师们学术研讨如火如荼的热情并无二致。“双减”背景下,想要更好地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减轻学业负担,教师教科研能力的要求势必要有所提高。基于此,12月7日下午,吕映教授引领大关小学教育集团“自迩”语文团队在申花小会议室进行了以“‘双减’之下,我们如何做课题”为主题的第四次研修活动。
活动分为学员阐述自己撰写的小课题,团队老师互动质疑和导师手把手指导三个部分。魏翠翠老师率先分享自己的立项小课题——《漂流日记:小学低段趣写话策略探究》。她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课题的成因来自日常教学活动中的经验累积,课题研究内容侧重漂流日记主题的设置与选择,同时,魏老师还借吕教授指导的机会,提出了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困惑。
吕教授从细节出发,对魏老师的课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点评。她肯定魏老师课题“抓手”鲜明,坚持在实践中研究,把课题“做”到实处,以“趣”贯穿整个研究,体现“漂流”日记的特殊价值。同时,吕教授也给出了贴心的提醒,引导魏老师在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关注逻辑层面是否严谨,加入更多个性化元素,尝试把课题长期做下去形成课程。吕教授以魏老师的课题为例,既给魏老师提出中肯的建议,又给其他老师带来思考与启发,指明了确立课题的大方向。
潘莉平老师分享了精心准备的课题《三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练习开发》,“双减”大环境下,潘老师以课程标准为基础,根据小学第二学段学生阅读素养结构,抓住学生阅读素养发展关键期,想要针对性、层次化设计更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课后阅读习题,在减少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有效促进学生阅读知识和技能习得转化为阅读素养的获得。
老师们经过吕教师之前的点评和讲解,对于课题的确立有了较为详细、全面的认知,纷纷对潘老师的课题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建议。
大到课题选择总体方向的把握、能力提升各种形式的不同取向,小到理论背景的选择、课题标题的设置,吕教授细致入微地对潘老师的课题进行指导,她指出应该选择更小的切口,课题研究是为了行之有效,而不在于面面俱到。
王伟老师分享了正在准备的课题《小学低段语文教材中主题情境图有效运用的策略研究》,王老师关注到统编教材主题情境图审美功能之外的教学功能,并做了调查采访等前期准备,作为研究的数据支撑,以多种形式达到以图促学,更好地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目标。分享之后,王老师根据吕教授之前的讲解,批判性地看待课题,同时表达了自己的困惑。
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享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主题情境图的使用情况,与王老师共同探讨主题情境图之于文本主题及情境的重要意义。
吕教授表示王老师的研究基于对教材的使用,要求对教材本身做深入的研究,发现其中的规律,也就能够更好地运用。除此之外,吕教授建议王老师概念界定准确稳妥,选择更有新意的角度切入,梳理清晰的逻辑,让本身的研究更有说服力,即让主题情境图成为贯穿学习全过程的有效资源。
课题的分享与指导告一段落,有老师提出关于不知如何着手选择课题的困惑,吕教授结合三位教师的课题分享,指明三位教师课题分别基于实践活动、基于理论指导及基于教材研究基础的课题确立,这是三种典型性的课题选择值得教师们学习和借鉴。与此同时,教师们还可以多阅读期刊杂志、教育专著,关注当下的教育热点,拓宽教育视野,扩充知识储备。
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伴随时钟的滴答声,本次活动已至尾声。短短三个小时里,老师们交流思想,分享智慧,碰撞出绚丽的思维火花,火花点燃了本次活动的火种,而教师们对研修的热情必将让这火种越烧越旺,最终光芒万丈。
摄影:姚一桐
报道:姚一桐
审核:何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