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活动组织,精研《评估指南》——红缨第二幼儿园半日活动研修

在上学期在多梯度完成《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深度学习,拟设《半日活动活动组织评估量表》,在实践评估半日活动质量的经验基础上,10月11日全体教师参与了以“基于半日活动评估,优化幼儿园半日活动安排与组织”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一、对话教师,深入了解

经验齐铺垫,自上而下共准备。本次的教研活动延续上学期半日活动组织与实施评价,主持人张妍隽老师请老师们对中四班半日活动组织开展提关键词,拉开了本次教研活动的序幕。随后,老师们自主思考对话两位教师,就观察到的半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进行提问。

问:“教师在预设游戏和计划游戏材料时,幼儿的前期参与经验是什么?”

答:半日活动来源于取消春游后幼儿很失望,于是师幼共同商讨解决此问题,生发了此次活动。

问:“平时日常半日活动会根据孩子的兴趣临时调整活动安排吗?”

答:我们半日活动中会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而不是强硬的破坏孩子的活动,影响幼儿的专注和深入探索。比如孩子们投入在创作中,我们会适当延长时间;在幼儿激情分享时,我们也会给孩子更多时间去表达;在幼儿搭建安吉游戏等大型积木时间,我们给孩子更多时间空间去建构。

二、问题驱动,分组精研

老师们对中四班半日活动背后的想法和策略,有了进一步了解,接下来针对中四班半日活动,分小组结合《评估指南》《3—6岁儿童发展指南》展开深入研讨,根据思考问题,涂鸦思考并分享观点。

在分组研讨中,老师们结合《评估指南中》的指标与观看到的半日活动,在问题驱动下头脑风暴,碰撞思维。

问:半日活动哪个环节中幼儿出现消极等待?

教师观点:此次半日活动设计科学合理,实施过程中自然流畅,生活环节自主闲适基本没有出现消极等待的现象。半日活动中很少有教师高控,幼儿按需活动,保证了过渡环节轻松有序进行。

问:在半日活动中教师的分工和配合是否合理?

教师观点:半日活动的设计时间合理,环节流畅,很少有教师高控现象,符合评估指南中A3.教育过程B7.活动组织中的第20条。整个半日活动,按照“自主、分工、合作”的原则来展开,如,幼儿分小组准备野餐环境(美食、场地布置、海报制作、插花桌面装饰)——和好朋友享受野餐——整理物品场地清理的流程,幼儿插花时遇到问题教师及时发现并支持他们,可以看出半日活动围绕野餐日,具有整体性和灵活性。三位教师在班级半日生活管理过程中分工配合有默契,点位明确。

问:游戏活动中教师如何关注并推进幼儿的游戏情境?

教师观点:中四班幼儿创设了悬崖峭壁的情景,那么老师可以在一旁进行观察与记录,小朋友进行了哪一些情景的创设,并可以和小朋友在搭建时候讨论悬崖峭壁还会有哪些场景?、你们在悬崖峭壁中挑战成功了吗?、哪个场景挑战难度最大?那个场景挑战难度最小?然后让小朋友去思考、再次计划并进行现场的搭建。最后回班之后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与回顾。

问:游戏中(环境、材料等)如何能够支持幼儿深度的探究?

教师观点:关注幼儿的游戏环节及时提供有层次的材料,例如在晨间游戏中两条闯关道路,一条矮坡、一条高坡,几名幼儿只在矮坡上闯关,教师可以及时投入较高的梯子,给予幼儿挑战,既与旁边的高赛道有区别又给予幼儿挑战的环境、和新的材料,给予幼儿探究爬到较高梯子的办法。同时,在区域游戏中,建构区的游戏有幼儿在搭路、在搭纸杯城堡,教师在幼儿搭的路上可以给幼儿提供红绿灯、马路牌等,幼儿也可以穿上修路的衣服当做工人,在修路的情境中进行游戏。

问:半日活动游戏中发展了幼儿哪些学习品质?

教师观点:坚持与专注具体包括在完成任务时,表现出坚持,能够集中注意,不容易被干扰或被弄得很沮丧。游戏中孩子们在户外攀爬网合作铺设彩虹伞时,能够坚持在攀爬网上合作拉扯彩虹伞,克服了彩虹伞过于大的难题,一直坚持完成任务。

问:如何在真实的游戏情景提升幼儿的生活体验?

教师观点:生活体验最浓郁的还是属于户外活动环节,该环节中将幼儿整个娃娃家的氛围搬到了户外,幼儿自己切、摆、洗、削、制作等各种,借助生活情境和同伴互动来进行探索性学习,强调在感知体验和情境表演中形成独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游戏可以为幼儿提供重复练习的机会,幼儿通过游戏来自然地学习、获得独立生活所需的技能和习惯。

三、回顾评价,优化组织

结合老师们分享的观点,对标《评估指南》和我园的《评估量表》回顾半日活动,教师们分组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1)尊重儿童的时间体验,灵活安排与组织幼儿园一日生活

儿童的生活应是根据儿童的内在时间进程和时间体验来进行的。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应当始终围绕作为本体性存在的儿童而展开,明确儿童是时间的主体,使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经历”的时间开展各类活动。

(2)创设探究性活动区,投放多元化材料

幼儿的学习方式是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材料是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基本要素。教师应充分考虑游戏材料投放的多样性、层次性、多功能性、需求性,支持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学习、操作探究,进而引发深度学习的可能性。

(3)巧设“问题支架”,激发探究意识

如何能够支持幼儿深度的探究,教师要以解读幼儿已有经验和兴趣点为前提,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探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在“真”游戏情境中以问题为导向,层出不穷地设疑,就能持续激活幼儿迁移已有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

4.感悟与总结

“重点关注保育教育过程质量”,把过程质量(如活动组织、师幼互动等)作为保教质量评估的核心,是在引导我们思考并关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一日生活和保育的过程、教学组织和实施的有效性等这些问题的动态发展。——《评估指南》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加深了对《评估指南》的理解,教师们更加关注教育过程、以儿童为本,对优质的保教质量心中有了标准,让教师们心中有了一把“标尺”,不断反思提升教育过程质量。在今后的半日活动组织中要更多的观察孩子的需求和兴趣,发现、支持幼儿的有意义学习,根据孩子的兴趣有弹性的调整的活动环节。

编辑:方梦莹

审核:张妍隽 王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