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判断班里的孩子是否处于心理危机状态?如何预防、应对学生心理危机发生?这是现在任课教师、班主任较为关心的问题。
学科教学任务以及班主任管理工作已经非常占据老师们很多精力,作为教师,确实也难以时刻关注到班里每个同学的心理状态。我们提醒老师们能关注以下因素,以便帮助你快速判断班上的孩子是否处于心理危机中,观察评估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
危险因素:研究证实的、与自杀率成正相关的几大因素。当班级中有学生占有以下的因素越多,处于心理危机的风险就越大。
-
抑郁症
-
品行障碍
-
极度焦虑、人格缺陷
-
之前有过自我伤害的行为(即使无自杀意图)
-
家族遗传精神疾病史
-
自我价值感极低,认为自己是他人的负担
-
忍不住冲动、狂躁
-
学习效率极低
-
压力挫折耐受度低
-
无法融入群体、霸凌
-
人际交往障碍,有重大创伤史
-
家暴、曾经遭受过各种形式的虐待
-
暴力行为
-
家人去世,最近的应激事件
-
亲子关系不良
-
离异家庭
-
患有慢性疾病或残障
以上危险因素如果班级中学生有多项符合的,教师应给予高度关注、并主动向学校领导报告、向心理辅导教师或专业人员求助。
除了以上危险因素,教师还可关注以下保护因素,来判断学生是否处于心理危机状态。
保护因素:研究已经证明的、对高危学生能够起到一定保护的社会、心理因素等。
-
高情商、乐观
-
自我情绪调节能力
-
问题解决能力
-
适应能力
-
控制能力
-
自我价值感
-
兴趣爱好
-
体育课的活跃度以及对运动的兴趣
-
复原力:对未来充满希望
-
自我保护意识
-
同伴支持
-
与家庭中某个成员的良好关系和支持力度
-
家庭与学校的配合度
-
融入良好、学习成绩优良
危险因素vs保护因素
通过比较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的数量,能够帮助教师快速判断学生的心理危机等级,帮助学生使用身边的资源,预防、脱离危机的困境。
面对已经处于心理危机高风险的学生,班主任、学科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快速应对:
-
面对心理危机高风险的学生,例如已经有过自杀行为、患有心理疾病并且尚未得到有效干预的学生,适当改变教学管理风格,避免引发学生的冲动行为。
-
联系学校领导、心理辅导教师,获取专业帮助以及资源。
-
联系学生家长与监护人,告知风险,并要求协助,持续关注学生的状态。
-
如发现学生有严重心理疾病现象(例如出现幻听,幻觉,无自知力,行为、语言无逻辑,主客观世界不统一,无法控制的伤害他人、自己)应立即联系家长及时就医(浙江省学生心理诊疗与研究中心0571-86798248)。
如发现学生正在采取自伤、甚至自杀行为的,全体学校职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言简意赅的表示他、她的存在很重要
-
陪伴,不离开,尽全力保障人身安全
-
立即联系学校领导,监护人,请求协助
-
伤势严重或者情形严重的应当立即报警、联系医护人员
-
48小时内跟进学生的状态
-
事后对当时情况进行记录,存档
作为心理辅导教师,我们非常乐意协助各位老师,我们的来访学生也普遍表示,他们非常在乎老师的支持度。危机是暂时的,帮助学生克服危机,他们能重新拾起对学习、生活的信心,在日后生活的起伏中,也能回忆起少年时期来自他人温暖,播下善良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