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课的一种基本类型,它不同于新授课的探索发现,也有别于练习课的巩固运用,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

6 月16日下午,陆淑芳运河名师工作室围绕“大任务驱动,以点带面促知识整理与延伸”这一主题开展了异常精彩的数学复习课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教研活动分别由方丽老师和齐诗萍老师两位老师带来《农场里的数学问题》和《鱼缸里的数学问题》两节课。

方丽老师:让复习课有点“新鲜感”

方丽老师执教的三年级复习课《农场里的数学问题》,是一节计算单元与图形单元相融合的复习课。为了让复习课不再枯燥乏味,方老师抓住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了硕果累累的农场情境,打通单元间的知识点,自然融合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和面积这两个单元的相关知识,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中,方老师不仅做到了重点突出,引导学生算法多样化,而且帮助学生从异中求同,寻找知识的连接点,沟通估算、口算、笔算之间的联系。方老师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贯穿整节课,帮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认识,并将计算领域拓展到图形领域。关于数,课中利用点子图、长方形面积使抽象的算理变得直观形象,在明理中顺利、自然地巩固了算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后续学习乘法分配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关于形,课中以设计包装盒为情境,通过长与宽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周长一定时,长与宽越接近,面积越大的结论,从而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

齐诗萍老师:让复习课有点“挑战性”

齐诗萍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复习课《鱼缸里的数学问题》,是一节关于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复习课。齐老师精选素材,以现实问题为载体,对相关联的知识块进行衔接,强调知识的综合应用。任务一齐老师开课出示鱼缸,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形成一个问题串,涵盖了整个单元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梳理与能力的提升,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任务二,齐老师注重学生能力发展的拓展提升,通过三块不同的铁块浸入鱼缸,求水位高度等问题,充分给予学生空间想象的机会,引导学生从长方体形状想到其他的直棱柱,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底面积乘高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和收获,增加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整节课,齐老师做到一题多变,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数学活动经验有效对接,既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又帮助学生发展了的空间观念和提高了问题解决的能力。

精彩的课堂展示环节后,两位老师就各自的课堂进行说课,阐述了设计意图与思路。

随后,评课环节,听课老师们各抒己见,充分表述自己对这两堂课的见解,也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肯的建议。

活动最后,陆淑芳老师针对“复习课”进行了独到和精辟的概括,并对两位上课老师的课做了精彩的点评。两位老师注重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任务设计凸显层次,为大家呈现了两节截然不同的复习课,值得大家学习。而后,陆老师就如何上好这类复习课分享了教学经验,给了在座的老师们予以深刻的启发。

本次复习课研讨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机会,为打造自主高效的复习课堂、提高复习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相信我们为数学教学实践的脚步不会停歇,定将不断反思、纵深发展,让我们的老师受益,更让我们的孩子受益!

撰稿:陈倩倩

拍摄:陈炯杰

审核:陆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