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结合提升工程2.0的学习,慧研启航组确立“用信息技术的专业书写教学经验”,作为共同的梦想和期待。在学期历程中为拉近教师与信息技术研究的距离:敞开心扉与科研对话;联结日常工作思考信息技术可研话题;回归实践撰写班级课题;复盘式微教研展示。
让我们跟着镜头一起先来认识一下团队导师吧!
导师:施玲玲
爱科研、敬科研:爱科研思路,统筹各项工作;敬科研精神,感受教育魅力。
曾获杭州市教坛新秀、杭州市优秀教师,曾获杭州市半日活动一等奖、杭州市课题成果一等奖,参与《区域游戏》等教材编写,个人成长经历在《幼儿教育》期刊发表,近五年有20多篇成果、论文在省市区获奖。
接下来让我们打开珍藏的回忆,看他们一起携手走过的岁月。
一、结合班本课题,拉近教师与信息技术研究的距离
第一次对话时间:2022.3.11
主题:梳理组内教师信息技术相关的课题研究以及需求
黄灵芝老师《CM模式:优化小班幼儿以幼为本班本主题活动评价的策略研究》,沈明怡老师《以儿童相机为载体有效开展小班班本课程实践研究》吴凯丽老师《小伢儿生活馆:提升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研究》获得区级课题立项,王盈君老师《信息技术在家园共育背景下的有效运用》虽然未获得课题立项,但希望继续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在家园共育中的应用。
在对话提升工程2.0的学习内容的同时,组内教师分享自己想研究的话题,以及在日常班级工作中的运用。
黄灵芝:儿童照相机基于幼儿兴趣,可操作性强。直接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记录下幼儿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是评价内容记录的重要载体,体现以幼为本。随着主题的进行,幼儿的痕迹实现保留。因此,通过儿童、教师、家长等多主体对儿童痕迹多途径进行评论的过程中,能更具真实性、幼本性。
沈玥怡:在课题推进过程中,以小班幼儿喜欢的“儿童相机”为载体,通过幼儿的随时拍,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确立班本课程;借助照片故事,实现同伴分享、家园沟通、教师研修。
吴凯丽:基于小班幼儿真实的生活环境,将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预设及各方面发展目标体现其中,渗透自理技能,鼓励幼儿在“生活馆”中加以操作、体验,自觉产生生活自理及自我服务行为,从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并运用技术手段,以照片、视频的形式加以记录,让幼儿在无处不在的环境中加以应用。
在第一次对话中,进一步明晰了结合信息技术接下来研究的重点:
黄灵芝老师:CM模式,运用儿童相机这一信息化的手段,在班级主题中运用还是很丰富的,同时结合评价如何运用儿童相机的可视化记录来进行自我评价,作为下阶段研究的重点。
沈玥怡:在儿童相机款式的选择上,以及儿童相机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多元的与生活价值的链接,衔接生活、衔接技能、衔接未来生活发展的角度,去挖掘它的价值,值得我们的思考。
吴凯丽: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在照片、视频等可视化记录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做成幼儿成长记录合集,作为家园共育的载体,进一步优化课题。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这三个话题,逐一进行推进和优化。
二、走进班级场域,探访信息技术在班级中的运用
我们走进芽芽三班,聚焦儿童相机的价值,实地观摩和学习她们的班级小课题在班级工作中的落地和实施。
、
观摩后,老师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黄灵芝老师:我们班级的儿童相机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拍立得相机,拍完的照片可以立即打印,呈现在幼儿面前;一类是普通相机,只能拍照不能打印。
同时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实践过程中,拍摄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刚开始有很多只有半个头、半个景的照片,但是现在他们会自己寻找那个角度拍起来更好看,会平拍、仰拍和俯拍。也会寻找不同的拍摄方向正面角度、侧面角度、斜侧角度、背面角度等等,现在再看孩子们拍摄的照片,已经兼具完整性和美观性了。
黄赛华老师:后疫情时代,家长入园的机会少了,如何巧妙的运用信息技术,探索家园共育新形式,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用相机、一体机等方式将在园开展的活动让家长、孩子一起“参与”进来,使家园共育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胡娜老师:通过对自主拍照这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将以往的量化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过渡到真实、鲜活的幼儿自主评价,幼儿在生动、有趣的互动过程中,可以用眼睛看,用脑思考,用心去感受和体会,发现同伴、自身的闪光点。建议可以思考如何将相机更好的结合幼儿语言方面的内容,让孩子们能说说更多关于同伴、周围的一些新变化、新发现。
林晓婷老师:一张照片好处多,孩子在游戏中自主捕捉的照片可以在游戏结束时,分享游戏中的快乐与经验,在讨论的过程中一起整理经验,互相启发,相互补充与纠正,通过老师的参与、梳理,使分享活动也成为了一次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王盈君老师:相机为幼儿提供了交流和评价的支架,通过拍摄的照片、视频介绍自己在干什么?相机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及时性、可视化,让幼儿有话可说,借助相机的直观成像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
此次教研,新悦芽二吴凯丽老师结合她的区级立项课题《班级生活自理能力》,分享了运用影像资料优化研究的案例和思考——源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发现:发现牛奶盒太大垃圾桶装不下怎么办?引出怎样才能让牛奶盒“变小”,叠一叠?关于叠牛奶盒这件事,有什么好的办法呢?于是,结合班级小课题,我们开展了相关项目活动,一起发现、交流、讨论、分享、尝试,牛奶盒大变身,瞧,我的牛奶盒叠好啦!
沈玥怡老师:从牛奶纸盒的整理上看很有生活经验,自理能力很强。
王盈君老师:真正体现了科研引领我们的教育,以研究的思路去思考和优化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并将幼儿的学习过程用现代技术手段记录了下来。
施玲玲老师:一日生活既教育,把自理能力的培养融入生活中去,通过视频、照片等真实的回忆达到学习的价值,实现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
导师玲玲老师总结道:
1.通过走进现场,我们能够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呈现,更为值观观察到他的运用和价值。
2.进一步明晰下阶段研究的思路:聚焦儿童相机的运用、价值拓展,反思研究的价值。
第三次用科研思路:聚焦信息手段拓展价值及成效
我们聚焦儿童相机的运用、价值拓展,芽芽三班老师分享了他们班的案例:
在班级环境方面,我们在各个区域中都投放了拍立得照相机和照片墙。幼儿可在区域活动中随时进行拍照、呈现,拍拍自己满意的作品进行自评,也可以拍拍好伙伴或者好伙伴的作品进行他评。我们在钉钉班级群创建了家园共享相册集,家长可定期将幼儿普通相机的照片导入相册集,教师也可以将手机里的照片进行导入共享。在区域活动时,幼儿可在该区域通过希沃白板操作翻看相册,和好伙伴说一说照片里的故事。
在开展主题活动过程中,我们会根据不同活动的内容引导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拍摄。通过结合主题活动来有目的拍摄,让幼儿在拍摄过程中更有指向性地感知活动内容。同时我们将幼儿拍摄的内容做成了班级视频号,已视频号的形式向家长和同行进行宣传和推广。
最后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梳理了对自己下阶段工作的思考:
导师——施玲玲:科研小组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有趣且有意,但是接下来要探寻如何从科研视角凸现“研”的深度、凸显信息手段运用能力的深度,下学期科研重点关注。
沈玥怡:如何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融于信息技术,运用巧妙且操作方便。让幼儿和家长能够更直观的参与到主题活动中,通过信息技术可视化的特点帮助主题实施的推进与优化。
黄灵芝:班里孩子对相机的运用已经十分熟练了,下学期到了中班在多媒体运用上会加入摄像,让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自主的进行拍摄,同时投入些录音笔,让孩子讲述自已和同伴的故事,把这两种多媒体投放到主题评价中,孩子的评价会更加的具体、直观,对活动更加感兴趣。
吴凯丽:在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方面,除去比较常见的微信图片分享的方式,如何巧妙利用一些现代化信息技术,向家长更好的分享、交流幼儿自理能力点的培养,特别是个性化的、个别化的交流,与家长产生一些思维碰撞。同时利用一些现代化手段,将其渗透进日常自理能力的培养当中,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自理能力!
林晓婷: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摄影已从单纯的记录事实,同时兼具认知,教育和审美等功能。因此下阶段可以让孩子自主利用多种摄影功能,不仅让孩子自信的表现自己的作品,还能最直观在回顾中进行互动式的自我评价,让影像的力量逐渐在儿童时期就凸显出来。
胡娜:结合信息技术,下学期思考:如何在一日活动中,将信息技术更巧妙的融入到孩子们的活动中,让孩子们的体验更生动,同时,教师自身要提升信息技术的能力,确保在运用过程中,更顺利更多元。
王盈君:学习更多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同时将他们应用到家园共育中来,更快捷的促进家园沟通,同时让沟通内容更丰富更多元。
文稿:王盈君
拍摄:王盈君
审核:施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