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天纬地话中国精神

——谈湘教版新教材的育人价值

                    长征中学地理组 陈素丽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国有句老话:“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学问广博,无所不知,可见今天的地理课堂承载着培育有学识、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行时代青年的重任。

一、高考卷·新教材·核心素养培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地理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组成部分

2022年1月浙江省地理选考试卷来看

试卷中出现农业地膜覆盖、生态服务价值、湿地开发利用、中国高铁、调水工程水源区保护生态移民、国际碳关税和清洁能源开发、能源市场结构变化等试题,注重引导考生认识人地协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才能进一步理解党的生态文明理论,才能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从新教材部分插图看核心素养培养:

我从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中选取了四张图:图一西气东输 图二南水北调 图三 “蓉欧快铁” 图四“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这些图都很好地反映了新课标和核心素养的要求,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社会责任观,正确了解乡情国情,培养家国情怀、国家安全意识、大国担当、国际理解、全球视野,有助于更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

二、湘教版新教材之中国精神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党的百年光辉历程,铸就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民族特征的伟大精神,形成了独特的精神谱系,这是我们的精神支撑和宝贵财富落实立德树人,就是要铸造中国魂,传承中国精神。

仔细研读浙江省采用的湘教版新教材,可以发现文中蕴藏着丰富的中国精神元素,如长征精神、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些精神元素往往隐藏在教材的字里行间,需要地理教师认真研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充分利用教材已有的情境化案例,添加彰显中国精神元素的素材,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以实现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统一;需要同学们要将这些中国精神元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三、发扬“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

在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三中有一节内容为《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我想以这节为例,谈谈《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

石油是形成于中生代和新生代的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分布很不均衡,尤其是生产与消费不均衡,所以现在我们都知道,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几乎都是与石油有关,石油关系国家的经济命脉。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石油资源匮乏,我国被称为“贫油国”,严重的“贫血症”制约着国家的发展。因为缺油,很多工厂被迫停产,就连首都北京长安街上的公共汽车也背起了厚厚的煤气包,举国上下对石油的渴望、需求和期待,是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的。1959年9月26日,黑龙江省大同镇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当时恰逢建国十周年大庆,就命名为“大庆”油田。大庆油田的横空出世,掀开了新中国石油工业崭新的一页。这也是李四光等地质学家提出的“陆相生油理论”的胜利,打破了“中国贫油”的论断。

但要开发大油田,却面临着当时缺经验少技术、钻井开发设备落后、油藏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环境极其艰苦等不利因素。为了拿下大油田1960年4万多名转业官兵、石油工人、科技工作者涌向莽莽荒原,打响了举世闻名的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一举把中国“贫油国”的帽子甩到了太平洋,诞生了“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

请大家观看一段电影《铁人》的拍摄场景,再重温“铁人”精神、“大庆”精神。

今日的大庆,已经成我我国最大的陆上油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陆相砂岩油田,60多年来为祖国的强大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就是铁人精神,这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典型体现。大庆精神既是历史的更是时代的,大庆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我国攻坚克难、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文化之根、队伍之魂、力量之源,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最后,祝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执地理之笔,绘精神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