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小细胞”释放社区教育“大能量”


——成都市温江区柳城街道“雷锋伙伴”志愿服务例谈


魏东


【摘 要】志愿者组织、民间团体力量对推进社区教育发展、参与基层治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柳城街道通过“组织动员、趣缘分类、清单服务”的思路,坚持以党建引领,促进社区发展治理为核心,实施“雷锋伙伴”志愿服务项目,不断引导广大志愿者主动投身公益志愿服务,传播公益理念,履行社会责任,释放和传递社会志愿服务价值,助力社区治理。


【关键词】志愿服务 社会组织力量 基层多维共治


一、新时代在召唤志愿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完善基层志愿服务制度,大力开展邻里互助服务和互动交流活动,更好满足群众需求。”《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培育多元主体,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服务模式。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探索建立社区教育志愿服务制度。”


上述文件均明确了“志愿服务”在新时代社区教育与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意义,在“小政府、大社会”格局下,“志愿服务”的赋能也成为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二、社区教育需要志愿者队伍


社区教育就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开展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的内容是满足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人的个性化、多层次、多样化的不同学习需求,是一项极其宽泛的教育活动,这就要求社区教育的队伍包括各方面的人才,其数量也十分庞大。由此看来社区教育的发展仅仅依靠社区教育管理队伍、社区教育专兼职干部队伍和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国内外有效开展社区教育的措施之一就是发动和依靠社区兼职人员和志愿者来开展社区教育。组建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通过加入社区教育工作志愿者的行列,形成一支强大的社区教育队伍,才能缓解各级社区教育机构社区教育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社区教育志愿者来自社区的各行各业,一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社区教育多方面人才的需求,且具有无偿、免费的特点,可以大大节省社区教育的经费支出;另一方面社区教育志愿者来源于基层社区,也是社区居民中的一员,他们参与社区活动的言行将对自己的家庭和周边的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言传身教的宣传效果比其他媒体宣传的效果好得多。因此,通过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可以大大提高社区教育的知晓度和影响力,从而推动社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雷锋伙伴”志愿服务在行动


按照成都市温江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打造一批志愿服务特色品牌”的要求,柳城街道创新实施“雷锋伙伴”志愿服务项目,不断引导党员干部、社区居民骨干主动投身公益志愿服务,以“文”化人传播公益理念,履行社会责任,释放和传递社会志愿服务价值,助力社区治理。


(一)激活三大要素,构建“雷锋伙伴”志愿服务体系


一是“全城招募”建强组织体系。通过线下组织发动、党员带动群众等途径,采取“主动报到+动员招募”方式,引导2836名党员、干部向居住地的社区报到、向小区下沉,实现就地、就近志愿服务;面向企业商家、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群体招募志愿者2880名,并根据业缘、趣缘、地缘,按照“党员+群众”结伴模式组建志愿服务队65支,做到“人岗相适”;创新联动贯通机制,构建“街道支队—社区分队—小区小分队”三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二是专题培训做优能力体系。依托“蓉城先锋”、社区教育工作站、社区微党校等平台,分层开展“平伙学堂”、“行走的党课”等主题活动12场,分类组织“城乡社区民主协商的创新做法”、“爱成都迎大运·做文明市民”等专题培训65场,全面提升志愿服务队伍文明城市创建、社区治理、服务民生等6个方面能力。


三是“微网实格”盘活阵地体系。整合辖区志愿服务空间资源,以综合网格为基础,形成1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19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60个小区党群服务站、562个小区服务点为核心的全域化、多层次志愿服务阵地体系,搭建志愿者交流平台,建立“志愿者在西街”、“万盛社区党员志愿服务”等19个党员微信交流群,构建“1+19+60+N”的“党建+”志愿服务网。


(二)抓好三个融入,突出“雷锋伙伴”志愿服务重点


一是融入应急处置。按照“应急启动—发布任务—人员集结—岗前培训—开展服务”的流程,通过“动员令”“倡议书”“集结号”等举措,组织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中。比如在过去的防疫期间,街道广泛发动“雷锋伙伴”2352人,协助保障辖区171个采样点、481个采样台搭建,完成核酸检测244306人次,有效实现核酸检测全域覆盖。


二是融入小区治理。将志愿服务队伍纳入小区治理体系,成为“五方协同”(小区党组织、网格员、业委会、物业、志愿者)的力量之一,组团式化解居民诉求,协助社区解决小区文化建设、院落学习、老旧设施改造等群众民生、学习需求75件,处理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问题152件,把服务的触角向居民身边延伸,打造“家门口”为民服务新平台。


三是融入民生帮扶。聚焦助老扶弱、爱心助学、劳动就业内容,通过“集中+自发”“定期+随机”“定点+上门”等服务方式,组织“雷锋伙伴”开展“筑梦扶志”、“微光行动”等志愿活动78场,辐射群众6000余人,以多样化的贴心服务,努力打通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三)健全三项机制,提升“雷锋伙伴”志愿服务效能


一是健全项目牵引制。按照志愿服务项目化的思路,引导“雷锋伙伴”参与申报“壹元茶馆——社区书记请喝茶”、“黄金十五分钟”等“红色微创投”公益服务项目10个,涉及养老助残、楼栋自治、儿童关爱等领域,并由党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加强督促指导,确保项目落地见效。


二是健全岗位清单制。坚持问题导向、求解思维,推动志愿服务件件有着落。按照“群众提诉求、社区报需求、志愿者接任务”服务方式,创设柳城街道“雷锋伙伴”志愿服务公益岗位机会清单,健全任务“发布、认领、执行、反馈”全链条工作机制,一周一发布“雷锋伙伴”志愿服务岗位机会清单67项、市民微心愿48件;通过“集中+自发”“定期+随机”“定点+上门”等服务方式,让每一位志愿者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每一位群众都能获得最贴心的服务。截至目前,通过线上共发布公益岗位282个,已认领263个,完成公益岗位任务263件,群众满意率93.3%。


三是健全积分管理制。出台《“雷锋伙伴”志愿服务积分制管理办法》,明确5类志愿服务加分细则,引导辖区278家企业商家、社会组织等采取商品兑换、生活服务等形式对志愿者予以激励,并综合考量积分、第三方考评、社会评价等因素,每半年开展一次评先选优活动,共评选出金贞妹等“成都市最美志愿者”45名、西街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最美志愿者队伍”36支,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柳城街道采取“先试点、再扩面、全覆盖”方式,在巩固、深化过去志愿服务成果的基础上,在19个社区全面实施“雷锋伙伴”项目,累计提供志愿服务12000人次,完成公益岗位任务263件、群众“微心愿”58件,打造“15分钟志愿服务圈”57个,初步形成“党员引领、群众参与”的志愿服务新格局,进一步厚植市民的家园情怀和共担意识,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以志愿服务赋能社区高效能治理。


四、志愿服务的反思与展望


一是加快志愿者激励机制认证。志愿者的劳动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凡具有服务性质的项目记录在志愿者服务记录卡上,由被服务方确认服务时间并签章。街道把各条线的优势资源整合,列出服务兑换清单,并制定出兑换相关办法。


二是建立柔性制度化管理。依靠情感管理,是一种柔性管理,约束力相对较弱;而依靠制度管理,是一种刚性管理,约束力较强,其宗旨在于调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通过在活动过程加强人本管理,从尊重、理解、爱护社区教育志愿者教师出发,在相互理解和良好沟通的基础上,通过情感约束与共鸣,实现和谐协作。


三是持续融入发展大局。柳城街道 “雷锋伙伴”项目将继续围绕“幸福温江美好之城”建设,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创文明城市等系列绿色大事而努力,激发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和整体活力,提高志愿服务项目质量,不断拓宽志愿服务覆盖范围,有效融入基层治理,唤醒辖区居民共担意识,形成多维共治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温江区柳城街道社区教育学校

地址:成都市温江区东大街118号

邮编:6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