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拱墅区初中科学“新课标视域下”的学科核心概念复习教学培训在杭州市桃源中学举行,全区七八年级16学时参训教师和90学时参训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本次培训共三项活动,首先是桃源中学张会老师和大关实验中学沈晓媛老师呈现的两节精彩的微项目复习课,其次是大关实验中学汪小玲老师和观成实验学校赵萍老师针对微项目学习的观点报告,最后是区科学教研员于浙园老师对展示课的点评和对进一步实践微项目学习的寄语。

“窥天筒”和“缘分灯”的奥秘

《吾有五尺窥天筒——玩转透镜之望远镜》复习课,张老师从真实的生活情境出发,围绕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核心知识,提出设计和制作望远镜的驱动型任务,然后分三个阶段层层推进,从初级挑战“近月”的设计,到中级挑战“大月”的设计,再到高级挑战望远镜的设计与制作。在推进过程中,张老师通过明晰的学习任务和适切的学习支架,引领学生在自主和合作中经历探究和实践的过程,学生在顺利完成任务后深刻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本节复习课沿着项目需求—项目分析—项目设计—项目物化—项目改进这一流程,实现了学生知识不断内化、能力不断提升和思维不断进阶。

《神奇的开关》复习课,沈老师首先通过解密“缘分灯”这一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出神奇的开关——干簧管,接着以生活中的衣柜灯为研究对象,提出设计和改进衣柜灯这一驱动型任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沈老师通过层层递进的子任务引导学生开展产品的分析、设计和改进,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了设计的迭代和产品的制作。本节复习课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优化设计—制作产品这一流程,帮助学生巩固了电与磁的相关知识、提升了电路设计的水平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实践、观点分享

大关实验中学汪小玲老师针对微项目学习做了“三言两语”的观点分享。“三言”,“微项目学习的起点一定是驱动型问题吗?”“微项目学习的成果必须是物化的产品吗?”“微项目学习中的评价量规该何时呈现?”汪老师结合学校的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特别强调了在微项目学习中,应先确定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然后根据目标确定评价方式,最后规划学习过程这一逆向设计。“两语”,挑战和迭代。提出学生在微项目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这些挑战都是推进微项目学习的契机,同时指出“只有主观的想象,不是创新,接受客观的限制,才是创新的开始。”

观成实验学校赵萍老师基于学校开展微项目学习的实践和反思,做了“观微项目,成高阶思维”的观点报告。赵老师结合微项目学习案例,详细介绍了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教学范式,确定目标—创设情境—探寻原理—实践制作—评价优化(经历反复迭代更新)—项目展示—项目拓展。并指出这一范式在实践中效果明显,都是在课堂的情境问题下,衍生出建立模型任务,把理论模型物化,评价并优化产品。赵老师最后提出:在微项目学习实践中,课程发展方向都是为了满足实际需求,同时,实际需求决定了产品发展方向。


精准把脉、专业引领

    活动最后,于老师对本次微项目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于老师指出今天的展示课及观点报告都是对微项目学习的有益探索。两节展示课有许多共性的地方,如在教学设计上,都基于核心知识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提出由情境生发的驱动型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形成产品并展示评价,最后进一步拓展延伸或反思修正。在教学策略上,都采用了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任务驱动、引领学生在探究中形成新的体验,深化已有认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的发展等等,这些都值得老师们学习和借鉴。于老师还结合展示课和观点报告,就微项目学习中的三个问题提出了建议:“融入问题情境的项目任务的设计”,项目的确立要基于课标和学生经验。“通过学科实践解决问题的项目实施”,教师在推进解决驱动型任务时,不仅要关注任务的拆分,还要关注任务的整合,既还要考虑将解决问题的局部整合成对问题的完整认识,实现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促进知识迁移的项目评价”,不仅要关注显性的成果和产品的评价,还要关注隐形的知识、方法、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评价。

展示课中学生们高昂的学习热情、主动的学习方式和精彩的交流展示,让我们坚信微项目学习在推动课堂转型和转变育人方式上的积极作用,观点报告中老师们的实践与反思,让我们看到了老师们的执着和努力,相信微项目学习的探索会越来越好,期待再相聚,共话微项目学习。




供稿:桃源中学

审核:于浙园 叶卸麟

拱墅区教育研究院

拱墅区教育学会初中科学分会

2023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