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少年的你》走红,校园霸凌这一话题再次受到热议。为什么有些孩子会欺负别人,又有一些孩子容易受到别人欺负?教师、家长能为缓解霸凌现象做些什么?

了解霸凌——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

首先校园霸凌的深层次原因比较复杂,这方面的研究也不断更新。霸凌并不等同于暴力行为,相反,有暴力行为的孩子,往往也是被孤立、被霸凌的对象。

第二,霸凌的形式多种多样的,有语言的,肢体的,有关系的(冷落、孤立),也有网络的(诽谤,侮辱)。

第三,对霸凌的解释,接受度较高的是自尊水平,一个拥有健康自尊水平的孩子,不需要向别人证明自己多么强大,也不需要通过贬低他人来获得权力感。相反,那些容易遭受霸凌的孩子往往存在自尊水平较低现象,不够自信的孩子会缺乏自我尊重感,面对他人毫无缘由的冷落,反而只会向内寻找自己的原因,而不是勇敢地站出来说“不”。

校园是一个"微型社会",一些关于校园霸凌研究发现,受欢迎的孩子也有可能做出攻击性行为,这不一定和肢体暴力相关,也可能是在关系上孤立不受欢迎的同学,可能是语言暴力。因为一个受欢迎的同学,也可能具有不健康的自尊水平,他们或许非常希望通过展现自己力量来增强自我优越感,于是,霸凌这种不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式就出现了。

教师和家长可以做什么?——赋能孩子,零容忍霸凌现象

  • 教师可以做什么?

1.告诉学生哪些行为属于霸凌,告诉学生霸凌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2.制定一套由同学提出并且一致同意的反霸凌班级公约,对故意欺负人的学生做出严肃教育和适当惩罚。

3.告诉学生不要做霸凌的旁观者,告诉他们向老师报告霸凌行为不属于打小报告。

4.告诉学生被欺负后要保持冷静,离开现场,找一个安全的地方,例如教师办公室,并且及时向教师求助。

  • 家长可以做什么?

1.主动问问孩子是否在班里遭受过同学的不友好对待。不要等着孩子自己来倾吐心事。

2.如果事态严重,需要和霸凌的孩子以及对方家长做一次心平气和的面谈,由于霸凌是一种持续性较长的现象,所以应及时制止这种行为。

3.告诉孩子以后遇到这样的行为一定不能沉默,需要及时求助教师。通常,一个班级里的孩子较多,而且霸凌很有可能是在教师没有关注到的时候发生。

4.在家里不用打骂粗暴的方式管教孩子。取而代之的是承认孩子的优点,鼓励他们面对挫折,并告诉他们被欺负并不是他们自己的错。

霸凌绝对不是一种健康的人际交往行为,除了制止该行为,摆出零容忍的态度,家长和教师还需要以身作则的教给孩子健康的人际交往行为,包括通过表达自己需求和感受的方式解决冲突,适当换位思考等。家长和学校对霸凌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幸福的成长环境,让孩子能够更安心地学习、生活。